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288章 他接受央妈采访(第3页)

 他想,反正自己已经不是第一次上电视台接受专访。早在云南当银匠学徒工的时候,因为成功制作那把紫阳花银壶,他就接受了省级电视台记者的专访。 

 当然,这次专访,客观上又传播了大国银器非遗传承技艺和非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乃至在全世界的传播。 

 这一期节目,是向海内外观众传播永康世世代代的工匠精神,向世界展示五金之都独一无二的“工艺五金”、“艺术五金”的独特风采。 

 镜头里的大国银匠尹德芳,他手里的锤子,非常有节奏地敲打银壶胚胎。他不是做样子,因为他这样捶打了几十年。 

 那悦耳动听的金属敲打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从掌馨工坊传出,飘向五金大厦的上空,飘在五金城的上空,飘在丽州淡蓝色的天空,飘向更远的远方。 

 他用精致的技艺面对粗粝的器物,手上功夫、功法万里挑一,毫厘之间的较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要把作品打造到极致,这是一个大国银匠毕生的艺术追求。 

 尹德芳所在的市政府的统战部,推出“东迁西归”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东西协作双向奔赴,开辟人才培育新路径。 

 永康市市职技校与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江西等5省10所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培养中高级技工人才。 

 受益于永康市市政府实施的“东迁西归”人才工程的,从云南怒江州职校外派,到永康市职校学习的学子鲁增光,他找到自己职校的辅导员杨杰明老师。 

 鲁增光坦诚地跟辅导员杨杰明老师说,他想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想拜师于本市大国银匠尹德芳老师门下,在名匠尹德芳门下专心学习银壶一片造技术,这是一种非遗传承技艺。 

 但是,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尹德芳掌馨工坊的一名关门弟子? 

 杨杰明老师带了多届毕业生,对于这种积极要求进步的职校生,他向求助的学子提供了无数的帮助,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学子,他特别愿意伸出援手。 

 杨杰明老师和银匠大师尹德芳非常熟悉,他拨通了尹德芳的电话,可是电话那头却没有人接。 

 杨杰明老师非常了解尹德芳,他现在可是一个大忙人。说实在话,他忙的时候,连接电话的时间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