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316章 工坊馆长的顾虑(第3页)
因为,他银行卡里的钱,捉肘见襟,随时见底。就像自己家里的粮仓,已经见了底儿,那瓦罐里,只有薄薄的一层铺在上面。
而且,掌馨工坊还欠银行一些钱,欠私人部分钱款。可以说,掌馨工坊举步维艰。
尽管艺术总监福松涛也注入了一部分资金,对于庞大的开支,掌馨工坊的运转,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不过,在外人看来,掌馨工坊近年来的名气非常大。多家媒体前前后后的采访,各家媒体的宣传,可以说铺天盖地。
但是,这只是得势不得分。只有馆长尹德芳自己最清楚。
自从艺术总监福松涛加入之后,他大刀阔斧的改革,部分现状有些改观,但是,离掌馨工坊彻底摆脱自身的困境还有一段距离。
五险一金,银匠师傅的工资,银匠学徒工们的工资,加上银锭原材料的费用,还有各种其他开支,诸如房租,水电,运输,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出差的费用,外出考察的费用,上交的税收等,到处都要用到钱。
而且他们现在的银壶规定制作的上限是200把银壶,这200把银壶要卖掉才算收入。
可以说,作为掌馨工坊的馆长尹德芳,他如踩钢丝一样,如履薄冰,经营这个掌馨工坊,他必须得小心翼翼。
特别是为了传承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他必须全力以赴。培养更多优秀银匠徒弟,他是责无旁贷。他的师傅,曾经也反复叮嘱他,对他报以极大的期望。
再加上市级,省级,甚至国家政府部门的厚望,各级政府部门,都给予掌馨工坊很高的期待和大力的扶持。
政府部门也给予了掌馨工坊的扶持,具体而言,从税收到各个方面的补贴,奖励,都不少了。
作为掌馨工坊的创始人,尹德芳内心里是这样想的:
绝对不能辜负一个东方大国的历史,不辜负各级政府部门的期待。
这项非遗技艺,要做扎实,必须稳扎稳打,把这门非遗技艺传承好,而且要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