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工坊第一次分流(第2页)
在这里,宾至如归。每一个银匠,哪怕是银匠学徒工,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艺术品创作者。每一个人的创意,都让掌馨工坊获得更多的掌声和鲜花。
掌馨工坊的馆长尹德芳,他内心丰盈,态度亲和,没有任何架子,他的格局足够大。o?白?¨马u>书??院.? ?免}费;阅]:读{他头脑清晰,思维活跃,理想丰满。
尹德芳知道,传承银器制作的非遗技艺,就是在干一件横亘千秋的事业。
这事业,就像在做公益,永远在路上,也没有结束的日子。在其他人看来,不屑一顾,对于这个银器制作行业来说,银器工坊赚不到钱,无异于自杀。
因为尹德芳从事银器制作这么多年来,他的血液和骨髓里,流淌着五金器具匠人匠师的血液,流着几千年古老的文明的血液。
他的基因里,已经被五金器具,深深镌刻了基因密码。从细胞到骨髓,每一寸肌肤,都是五金器具细胞和细胞核组成的。
他现在唯一追求的就是,把掌馨工坊的徒弟们培养好,把非遗传承技艺继承好,并把它传承下去。
馆长尹德芳深知,要做好这件事,并非易事。这是一条非常坎坷的路,到处都是荆棘和坑洼,以及绝壁悬崖。
但是,开弓的箭,没有回头路。尹德芳是一个执拗的人,他看中的事情,哪怕用自己的一生作为赌注,他也在所不惜。
掌馨工坊的日常,要正常运转。需要在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周全。
资金排在首位,没有资金支持,运转举步艰难。人事管理和掌馨工坊的银器展陈,以及各种工艺银器的销售,排在第二位。因为,这是工坊生存的重要基础。由艺术总监福松涛全权负责。
如果掌馨工坊没有钱,掌馨工坊的发展将寸步难行。这么多年,尹德芳又不愿意降价出售工坊里的每一件银器作品,而且他和福松涛商量后,慎重决定,规定了每年制作银器的上限,不能超过200件。
银器制作的上限是200件,这200件,卖不了多少钱。而且还要支持工坊庞大的开支,这几乎是倒贴行为艺术。
这也意味着掌馨工坊只管质量和艺术,他们绝对不会考虑市场的旺盛,只考虑银器的艺术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