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9章 少华的来历

“你觉得我会信么?”徐蓉轻笑望着少华。

 少华望了她一眼,转身去拿艾草,放进锅里,低头搅拌。

 徐蓉道:“今天刘氏跟我说,要送三弟去上学,一年六两银子学费。”

 少华低头搅拌。

 “我的想法是,如果你识字,你来教他,银子就可以省下来。”

 “现在我当家,省下的银子也是我们的。如果六两银子花出去,我们还得想办法从别处找补。”

 少华抬头道:“你现在不是会识字么?”

 “我只会看,不会写。”

 “找大伯家玉聪借本书,你既然会看,怎么会写不出来?”

 是哦!徐蓉觉得自己秀逗了,只要有本书,看看不就会写了。——这主要是徐二叔家没书,连片带字的纸都没有。

 徐蓉笑道:“你其实是读过书的!”

 少华无甚表情,搅动着锅里艾叶。——煮艾草其实不用搅。

 徐蓉想问问他以前的经历,不过少华早讲过:

 他老家在邵州,幼时随父母去江州谋生,给人庄子上干活。他父亲巴结上庄子管事,得了个运送差事,这比整日干活轻松,但是他在运输途中被劫匪杀死。他们孤儿寡母在庄子上无依无靠,母亲想带他回老家,但是在半途中,母亲身感恶疾去世。他埋葬母亲,一个人回邵州,一路上靠帮人干活,挣点钱走一段路,挣点钱又再走一段路。直至走到信州,来到重阳县岩脚村。

 他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是信州——重阳县——岩脚村。

 上面提到的邵州,在信州以西,是个崇山峻岭、蛮荒贫穷之地,同时也是历朝犯事之人、流放发配之地。除了少数当地土着,大多数当地人,往上数三代,基本都是朝廷流放发配之人。

 上面提到的江州,在信州以东,是个富庶的鱼米之乡。

 这两个州,对岩脚村的徐家人来说,他们听说过江州,因为不少纸商来往于江州、信州。运往京城方向的纸,一般是先到江州,走水路输运,据说这样要更快些。至于邵州,不能说是听都没听过,只能说是仅知道个地名,不知道在哪儿。

 受限于原主记忆,徐蓉对邵州同样也是没概念。

 对了,少华还说过,老家已经没人了。为何还要回邵州?他也不知道,只是茫茫然,不回老家又能去哪儿?总之,当时他一套说辞,大伯看他孔武有力、人也机灵,于是收留下他。

 徐蓉猜想,他大概是在江州庄子上读过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