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82章 排水渠(第3页)

 当然,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他们修引水渠。修引水渠的钱都可以再盖九间房了。

 如果不修引水渠,可以吗?当然可以,但以后他们就要天天挑水。

 对来自现代、挑了半年水的徐蓉来讲,她多么渴望有自来水。即便不是水龙头到家,至少门口有水可用,不必淘米洗菜洗衣等等,要么全靠挑,要么去河边。

 徐蓉道:“好吧,先挪一百两。不过做纸的事情,明天就开干,还要再找些人手。宋公子原本说订六百盒,是我们产量跟不上,才减到四百盒。”她多么希望有足够人手、加大产量。

 少华点头道:“这事我也跟吴叔商量了。他说他去找几家说说,把纸坊打开,帮我们加工竹料。”

 柔纸工艺,重点是后面“做柔”这一步。前面蒸煮、捣料,工艺与做皮纸是一样的。

 徐蓉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办法。只要关键工艺不流出,多些纸坊参与也无妨。

 少华道:“我跟吴叔讲,五天加工一百斤竹料,给五百文加工钱。十天两百斤,给一千文钱。”

 竹料要蒸煮,然后捣成细料,这个不是一天能完成的,所以按五天、十天算。

 徐蓉笑道:“你这是不知不觉中降了工钱。”

 之前他俩核算过,两人十天加工一百六十斤竹料,每人工钱是五十文,十天就是一千文。

 现在不算人头,按最后出料算。十天两百斤,不管你用了几个人,反正总共就是一千文钱。钱数没变,料多了四十斤,而且还是用的别人家纸坊。这不就是变相降低成本么!

 少华道:“当初你工钱给高了,现在要降不好降,只能换种方法。”

 徐蓉眉开眼笑:“你数学不错啊!有做资本家的潜力。”

 少华粗犷的络腮胡脸上,露出个含蓄微笑。其实他也精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