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177章 初衷不一

两人正聊着,杨月灵来了,听到二人在谈粮食收购。

 重阳县主产稻谷,刚才拓跋于荣说给段安平的是小麦,同时,他想在重阳县收购稻谷。

 段安平虽然是小粮商,但他从事这行很多年,多少了解些全县情况。

 他道:“重阳县大小粮商加起来,稻谷的收购量,一年大概也就两三千担。”

 “这么少?”拓跋于荣有些意外。

 段安平道:“我说的是收购。各家粮商自己有地,主要还是靠自己种。比如宋家,他们家有两千多亩地呢。”

 拓跋于荣问:“那你呢?”

 段安平道:“我就二十多亩,是他们段家人帮我种着。”他这里说的段家,是他老婆娘家的段家。

 拓跋于荣道:“二十亩,也不够你卖的呀!”

 “是,所以我平常也主要是靠收购。”

 杨月灵听到段安平有二十亩田地,暗暗算了算,价值一千多两。

 土地加上县城房屋,段安平的身家还算可以。不过,杨月灵毕竟是从杨家出来的,见过“世面”。她前夫龚家,差不多也是这样的身家。只是,段安平比较舍得花钱,几乎挣多少花多少;而龚家,抠抠搜搜,银子全都攒着。

 拓拔于荣道:“照你这么说,在重阳县其实收不到多少粮食?”

 段安平点头:“对,还得要自己有地。”

 拓跋于荣若有所思,转头看了杨月灵一眼,道:“你们聊,我过去瞧瞧。”说完朝工地走去。

 望着拓跋于荣的背影,杨月灵问:“你们刚才在说收粮?”

 段安平道:“只是闲聊。刚才我跟他说了别家也在做柔纸的事,他说无所谓。然后又说给我一千担小麦,让我弥补点损失。”

 “给你?”杨月灵对这两字有疑问。

 “给我货。自然是要付钱的。”

 “他给你什么价?”

 “没讲。等货到了再说吧。”

 段安平觉得肯定是个市场价。生意人在商言商,该是什么价就什么价,能有货已经不错了。

 这个时代的粮食,说实在的,没有太多富余可以流通。能够流通的粮食,基本都来自大地主。拓跋于荣就是位大地主,只不过他的土地在北方。

 两人站在工地边又聊了一会,杨月灵说起徐蓉犹豫离是不离?

 段安平道:“说实话,我觉得你娘有些无情。”以前他不觉得刘氏是这样的人,但少华一事,让他发现刘氏自私无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