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184章 忘了曾经(第2页)

 家秀深深皱眉,这事的确是个三角关系。

 袁婆将锅里的东西煮上,说道:“我去找高儿,跟他商量一下,下午我们怎么走。”

 从岩脚村到大溪村有四五十里,她俩带着孩子,还要带走她们的生活杂物,路上有些不方便。

 ……

 屋里,徐蓉躺在靠椅上闭目养神。

 少华问:“你是不是累了?”徐蓉现在有些容易疲惫。

 她道:“不是。我是想着做点什么糕点,给你带着路上吃。”明天少华就要走了。

 少华道:“不用麻烦。我们走官道,路上有客栈食宿。”

 这次拓跋于荣也要一块儿去,因为他想在邵州建立个荣顺号。原本这事,他是让穆青回来时,在那边探好点,然后他再亲自去。不过正好少华去邵州,他们就一道去吧。

 徐蓉道:“不管有没有食宿,我还是想做点。”

 昨晚徐蓉听少华讲,他们在回龙山,每人每月有五升粮食。——这里说“粮食”,而不是说“大米”,是因为发的不一定是大米,也可能是带谷壳的稻子,或是其他粮食,比如小米、麦子。

 五升,就算发的是五升大米,也就才七八斤。一个成年人,七八斤大米怎么够吃一个月?何况他们还是干体力活。

 唉!想想少华在回龙山受的罪,徐蓉真心不想让他再回去。

 不过这次回去,拓跋于荣、邵母几人商量好:让他去回龙山露个面,象征性的待几天,然后平常就生活在武县县城。因为严格来讲,他的流放地是武县,至于下放到武县的哪个山头、哪个农场,这事是可以商量的。

 不得不说,曾经邵家对少华的流放苦难,想的太简单了,知道他去了会吃苦,但没想到会吃那么大的苦。

 徐蓉从靠椅上起来,对少华道:“你去帮我拿一些面粉、鸡蛋、沙糖过来。”

 少华问:“你要做什么?”

 “做饼干。”

 徐蓉想来想去,只有饼干容易保存,放个十几天都没问题。但是,饼干如何做?

 现代的徐蓉妈妈有个朋友,喜欢做烘培,徐蓉陪她们聊天时,听到一些关于烘培的知识。她知道最简单的小饼干做起来也不复杂,现在就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