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193章 阳河灾情(第3页)

 

说着她准备掏银子。

 

拓跋于荣摁住道:“不用不用,我来。”然后对老板道:“记在账上,一起算。”

 

邵母之所以自己掏银子,因为这是她的善举,不能慷他人之慨。既然拓跋于荣这么说了,她也不与之争。

 

有人出钱,老板自然愿意做好人,于是去厨房叫自己媳妇煮一大锅粥。

 

这家客栈是个夫妻店,一家几口人忙活,没有多余的钱雇伙计。

 

听到有吃的,去煮了,乞讨的人终于不叫唤了。

 

邵母走到门口,见这群百姓个个浑身泥泞,一看就是从泥浆里蹚过来的。

 

她问:“你们有没有去县衙求助过?”

 

百姓面面相觑,有人说道:“县衙又没有吃的。”

 

在他们的理解中,讨要吃的,要去有吃的地方才行,比如这家客栈。

 

邵母问:“你们都是些什么地方的人?你们那里受灾的人大概有多少?”

 

百姓依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贵妇人”是什么人,问这个有什么用?

 

这时有人答道:“我是洞口村的,我们那里有七户人家,所有人家的房屋都被淹了。有些人去投靠亲戚,我们原本也是去投靠亲戚,可是路上淹水过不去,估计亲戚家那边也被淹了。”

 

这时又有人说道:“我们是李子沟的,我们那里的山塌了……”

 

听完一个个讲述,邵母发现事情比她想的严重。这里的受灾面积很大,有的人完全失去房屋财产,比如来这里要饭的这些人;有的人房屋还在,但田地全被淹了,不久之后他们也会成为饥荒灾民。

 

邵母想了想,对拓跋于荣道:“要不你去趟县衙,跟他们说说,让他们搭棚赈灾。”

 

就目前的情况,邵母一行人是无法往前走了,她打算回去。今日她能给这些人煮一锅粥,明日、后日呢?朝廷有赈灾职责,这些灾民还是得靠朝廷赈济。

 

拓跋于荣点了点头:“好,我现在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