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作为(第2页)
主簿去完成县令大人交办的任务。
拓跋于荣对少华道:“看吧,人家没认出你。你担心什么!”然后又讥讽道:“你把自己想象得太有名了,好像谁都认识你似的。别说这些偏远州县的官员,就连我当初也没认出你来!”
少华当然知道这里的人应该不认识他,但是,身为流放犯,他不想参与拓跋于荣的“赈灾”事情。
他跟拓跋于荣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拓跋于荣笑道:“你可真是蠢啊!如果我们以一己之力、解决了这里的灾情,不用朝廷出一两银子,甚至包括以后的税负减免,你说这是不是大功一件?”
一般地方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朝廷会对当地适当减免税赋,给百姓以喘息之机。
少华满脸问号:“你说什么?我们解决?!开什么玩笑!”他觉得不可能。
拓跋于荣道:“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主意,不过这要与县令大人商量。走走走,我们进去说。”
终于,少华还是被他哄进去了。
至于拓跋于荣什么主意?——他想重塑阳河县的农业。
他与县令商量:当地灾民由他来负责安置,不用官府或朝廷出一两银子。不过他的条件是:这些被他安置的灾民,将来他们的土地上,要种他要求的农作物,比如小麦、棉花、油菜、大豆等等。而这些农作物他全部收购,且也只能由他收购,至于价格,按照市场行情,他不会特意压低价格,这一点由县衙来监督。
县令听到只是要求种他想要的东西,有些不解,提醒道:
“你要知道,赈灾不只是解决当下,要一直赈到百姓开始新的耕种。这前前后后,要花很多银子和粮食的!”
“我知道。”拓跋于荣了然于胸:“就当是前期投资了。还有一个多月雨季结束,到时候那些遭灾的土地翻耕晾晒,能赶上种冬小麦或菜籽。另外那些失去土地的,我们可以建造纸坊、织布坊,等到来年有了原料,他们以后生计就有着落了。”
县令大人听着他的规划,似乎可行,但又觉得太过理想。
他道:“荣公子可曾算过,你这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前期投资?”毕竟他之后收购农作物也是要花银子的,不是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