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202章 暗中有盘算(第2页)

 

拓跋于荣给他解释:那些百姓虽然失去房屋家园,但他们的房屋地契在衙门处还有备案,换言之,他们还是有财产的,只不过现在是一张纸。不过,不要紧,那张纸值钱。

 

只要有值钱的东西,他们可以抵押、典当,这不就换来银子重建家园了么!

 

少华道:“那要是没有备案呢?”

 

拓跋于荣摊了摊手:“没办法。按理他们应该去备案的,谁让他们不去呢。”

 

其实乡下农村,特别是山区,除了良田,好些人私垦的山地没有去官府备过案。因为一旦备案登记,就要按照备案数量上交税赋。有的人想逃税,不去备案,或是私底下与村长、税差商量,交暗税。这样一来,交的钱比明税少,而且落入私人腰包,简直“两全其美”。

 

少华道:“你这主意的确是个办法,可是,谁来放贷?典当给谁?你不会是为自己的下一步铺路吧!”荣顺号就有放贷生意。

拓跋于荣笑笑:“你真是小看县令大人了,他有他的关系户。”

 

这话没错,身为一方父母官,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与县令都有交集。

 

少华想想也是,没再多言。

 

……

 

第二日,官府贴出公告。说洪水已退,劝灾民回乡重建家园;房屋、田地冲毁的,可到衙门登记,重新开具地契,官府放银,助他们重建家园。

 

听到“官府放银”,好多人激动不已,立即去衙门登记。然而到了那里一打听,是要曾经在官府备案登记过的契书,才能重新开具一张新的,然后拿着这张新地契与县城商号签订契约,出售土地或是抵押借贷。总之,他们以为是官府无偿发放银子,其实不然。

 

当然,古代县衙能做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是为民考虑,解决了他们无钱重建家园的难题。只是,这借贷的利息……

 

一个月三分利,听着不高,可它是复利算法,即利滚利。假如借十两银子,一年利息加本金,需要还十四两多银子。假如拖欠两年,则会滚到二十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