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弯弯绕(第2页)
这下客栈老板真为难了。这些人想留下来,就是为了口吃的;不管吃,留下来意义何在?当然,给工钱也不算是白干,只是现在粮价高涨,他们的工钱够买粮吗?
这时有人道:“我们可以不要工钱,我们只想要口吃的。”
拓跋于荣望向那人:“你干活,只是你一个人有饭吃,你的家人呢?”
这些人想用自己干活换来全家人有吃的,客栈老板心善,觉得也不是不可以;但在拓跋于荣看来,这是笔糊涂账。他们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做事不能这么稀里糊涂的算。
客栈老板踟蹰,他觉得荣公子这么说,可能还是想要撵人。
拓跋于荣道:“你统计下,如果女人想干活也可以,至于工钱……”他想了想道:“男人一天二十文,女人十文,工钱十天一结。”
听到女人也可以干活拿工钱,这些人有些意外。至于男人一天二十文、女人十文,搁在重阳县这工钱很低,但在邵州,这工钱算是合理。因为邵州百姓普遍很穷,收入很低。
拓跋于荣道:“假如你们以一家五口为例,除去最小的两个干不了活,家中就是有三个劳动力。十四岁以下的男孩,按女人工钱算。那你们一家一天就有四十文工钱。十天四百文,一个月有一两二银子,一年不用算十二个月,按十个月算,就是有十二两银子。”
古代很多人连算术都不会,所以拓跋于荣算给他们听。
听到一年有十二两银子,有些人茅塞顿开。
拓拔于荣道:“你们会留下来,大概是家里没地。说实话,你们比那些押地贷银子的人幸运多了!
“他们即便只贷二十两,一年还不了,需要两年。两年连本带息就变成四十两。试问,家里要有多少地、收获多少粮食才能还清这借贷?
“如果两年后还是还不了,以你们当地的土地价格,最好的办法是将地卖出去。所以,辛辛苦苦一两年,最后还是失去土地,就问你到底图啥?
“当然,这两年他们也养活了自己,只是,以后怎么办?地没了,以后靠什么活?”
拓跋于荣给他们算账,变相告诉他们:官方放贷就是在蚕食百姓,最后百姓会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