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225章 没来的原因(第3页)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十二月初,徐蓉向阔昆交付四百条毛巾,收入一百四十两银子,净利润四十八两。


 徐蓉在账本上记账,少华道:“你可以交付五百条的,为何只出四百?”


 徐蓉道:“留着过年。”


 “什么?”少华没听懂。


 “留着过年”是现代的一句玩笑话,不过徐蓉真的是想留着过年。


 现在离年底已经很近了。徐蓉想给家里干活的人发点福利。当然,发钱是最好的,可是,发多少呢?


 这些人一个月能挣一两多银子,发个几十文钱,对他们来说没意思。如果一人发一两银子,徐家有一百四十多名工人,那就是一百四十多两,徐蓉想想就心疼。


 想来想去,发毛巾吧!一人发两条毛巾。


 毛巾的成本多少钱?会算术的都不一定算得出来。因为徐蓉买的棉花价格是保密的。


 拓跋于荣给她五十两银子一担的价格,这价市场上没有。至少得要六十两。


 连原料价格都不知道,你如何算成本。何况还有损耗、人工等等。


 另外,徐蓉给阔昆三百五十文一条,价格也是保密的。至少不是大喇喇说出来人尽皆知。这个价格,就只有几个有必要的人知道。


 所以,普通人衡量毛巾的价格,一般是以市场价。而阔昆的市场价,喊得挺高。在不打折的情况下,六百文一条,两条不就一两二银子吗!徐蓉觉得可以了。实际上,你有一两二银子也未必能买得到。


 徐蓉给少华讲她的“小算盘”。


 少华听完笑道:“你还不如给他们一人十斤肉呢!”


 徐蓉道:“一斤猪肉一百文,十斤就是一两银子,那可是实打实的一两银子呀!你会算账吗?何况夏国这些人就在家里,给他肉,你让他如何做?”


 少华想想也是:“行吧,你看着办。”


 这时旁边摇篮里的“小橙子”醒了,少华伸手碰碰她的小脸,碰碰她的小手,跟女儿互动一下。


 ……


 他俩的女儿,取名叫徐辰,“辰”与“橙”同音,徐蓉叫她“小橙子”。


 少华觉得女孩取个“辰”字,不太合适,像个男孩的名字。


 徐蓉说,女儿是早晨出生的,取“辰”字挺好。(古语“辰”通“晨”)


 另外,徐蓉答应过邵母,孩子将来跟邵家姓。徐辰、邵辰,换个姓也挺好听。


 少华问:“那为何不叫徐辰辰?”


 徐蓉想想,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她还是喜欢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