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围魏救赵,攻克巴蜀(第2页)

“为师可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

赵安微微一笑道:“而且为师从一开始便立志打造一支全能的水师,无论是江河湖海之上,还是顺流逆流,亦或者弃船上岸作战,都能让敌军闻风丧胆!”

“你们应该也能看得出来,他们所用的战船是经过改造的,动力主要以踏轮和划桨为主,风向和水流对它们的影响相较于普通战船要小得多……”

为了水师能够逆流作战,他改造出五种战船。

一是“海鳅船”。

这是一种以脚踏的明轮代替手划的桨和橹的车轮舟,动力强劲且稳定。

南宋名将虞允文在采石矶之战中,就使用这种船大破完颜亮的水军。

二是艨艟。

它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御力,而且船体狭长,速度快。

两侧开有划桨孔,供大量桨手来划动,很适合冲锋陷阵。

三是蜈蚣船。

这是明朝引进西方技术制造的多桨战船,船体两侧设置数十乃至上百支水桨,如同百足蜈蚣一般,逆流攻坚的能力相当出色。

四是走舸。

它是船体小、结构轻、桨手多、战士少的轻量化高速战船,主要用来快速侦察、騒扰、运送精锐小队搞突袭。

最后一种是加莱赛船。

人力桨是其灵魂,通常以数排桨手为主要动力,风帆为辅助动力,而且有冲角或者舰首火炮。

它是地中海地区延续了数千年的经典战船形制,战术核心就是在接近敌军前保持持桨动力,以获得最佳的冲击和操控角度。

有了这五种战船,在面对三峡这等天险时,自然可以多些底气。

但最重要的还是水路并进。

仅靠水师,即便最终能拿下,代价也会很惨重。

众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赵大饼兴奋道:“大哥,你真是无所不能啊,有了这些适合逆流而战的船只,再水路并进,咱们胜算大增!”

赵安笑了笑道:“那你便率领一路步兵从大江南岸出发,向西攻打!三更,你率军从北岸攻打,你们一定要和水师好好配合!”

“而且大江两岸,平地很少,你们肯定是要翻山越岭的,务必要提防埋伏,崇山峻岭间,一处简单的埋伏便有可能让众多兄弟丧命……”

赵大饼和吕三更相互看了眼,齐声道:“末将遵命!”

他们稍作准备便率军出发了。

秭归几乎是不攻自破。

不过在前往攻打巴东的途中,他们不时遇到伏击的敌军。

水师也是如此。

铁索横江时常发生,两岸悬崖上也有许多投石机和弓弩手。

好在他们不仅一直在打配合,水师也通过运送突击小队,不断地捣毁敌军的据点。

整体来说,他们西进的速度并不快,但胜在一个“稳”字。

巴东以东的敌军清扫完毕后,赵安亲自督军拿下了巴东,正式由西陵峡进入巫峡,开始攻向巫县。

后方的粮草、箭矢、火器等也是及时跟上。

另一边,蔡奉所率四万兵马本是被七万联军围困的南川和赤水之间。

在一个雨夜,他命令血屠卫骤然发力,强行突围,直接攻向江州!

靖军深知他们的骠骑大将军把江州的大部分守军都给带走了,哪里敢迟疑,立即分兵追击堵截。

蔡奉趁机率领大军冲破包围圈,也没去打南川,而是日夜急行军,快速向东,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涪陵。

涪陵扼大江和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巴蜀东南门户”之称。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血屠卫竟然攻下了江州。

江州和涪陵这等重镇接连得手,让他意识到窦贯的后方很有可能都是空的,他火速按照赵安的战前部署,沿着大江往东北攻,一举攻克万州。

此地濒临三峡,扼川江咽喉,可以有效阻止巴蜀大军增援窦贯。

他也没有贪功,更没去想自家王爷能不能逆水打来,只是安安心心地固守万州。

成都。

萧昌接到窦贯殒命的战报时,正和皇后窦氏在池边喂鱼呢。

看完后,他一阵眩晕,险些栽到池中。

窦氏急忙扶住他道:“陛下,怎么了?”

萧昌一把揪住胸口,吐字如吐刀,每一下都是钻心之痛道:“骠骑大将军战……战死了!他率领的六万大军,死的死,降的降……”

“贯儿!”

窦氏两腿一软,瘫坐于地道:“怎么会这样?那赵安真从三峡打来了?可即便如此,据有那等天险,又拥有那么多兵马,他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