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前线战局

第275章 前线战局

 

虽然前方在打仗、后方大搞建设这种事情听起来稍微有点离谱,但对于星际时代的战争来说倒也不算稀奇。

 

尤其是对于帝国这种几乎是一直就处在一种战争状态下的军事帝国来说更是尤为如此。

 

毕竟帝国的资源其实并不缺乏,百万世界所能够聚集起来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

 

从农业世界丰收的粮食,到铸造世界源源不断生产的武器装备;从矿业世界开采的稀有矿物,到巢都世界提供的无数兵源……

 

这些资源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的战争潜力。

 

很多时候帝国都可以用海量的资源淹死自己的对手,就像潮水淹没礁石一般。

 

在帝国历史上,不乏看到整支舰队为了夺取一个战略要地而全军覆没,但转眼间就有规模更大的舰队从其他星区调来继续作战的例子。

 

只不过对于帝国来说,拥有百万世界的资源和能够调动百万世界的资源是两个概念。

 

由于官僚体系的臃肿、亚空间航行的不确定性,以及各世界根深蒂固的地方主义,帝国的资源调配往往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

 

运输舰队可能在亚空间迷航数十年,等抵达目的地时,急需的物资早已过时;或者因为繁琐的审批流程,一份补给申请要辗转数十个部门才能获批。

 

而这都还算是好的了。

 

真实情况往往是有的帝国世界各种物资堆积成山、甚至大远征时期储备的物资都有一大堆。

 

在某些偏远的仓储世界上,你还能找到保存完好的远古战争机器,它们被精心封存在巨大的地下仓库里,覆盖着厚厚的防尘布、甚至干脆就是保存在静滞力场里。

 

而在另一些工业世界上,崭新的坦克和火炮整齐地排列在仓库里,等待着永远不会到来的调令。

 

但和它相隔不远的另一个帝国世界却穷的子弹都快打完了,前线的士兵们不得不重复使用每一发炮弹壳,甚至用刺刀和异形进行肉搏。

 

不过在罗斯托夫次星区,事情并不是这样,罗斯托夫ii号上的建设工作并没有影响到前线的战事——相反,在三位传奇指挥官的默契配合下,整个次星区的防御体系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般高效运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