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武器缺口(第2页)
而且帝国的生产力和生产模式,让帝国很难生产出足够的装备去武装帝国的军队。
每个铸造世界都固守着各自的生产传统和技术秘密,机械神教繁琐的仪式和教条更是让生产效率低下得令人发指。
或者换一种说法,帝国屎一样的交通运输状况,决定了帝国并没有足够的产能把所有的星界军都武装到牙齿,同样他们也无法把武装到牙齿的星界军及时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并将他们最需要的军需补给送到他们手上。
一艘运输船可能要辗转十几个星系,才能将一箱激光枪电池送到前线部队手中。
帝国的补给永远都不够用,后勤官发放补给的时候看心情克扣、拖欠已经是帝国军事后勤供应体系的一环。
从军务部到连队后勤官,每个环节都要雁过拔毛,等补给真正送到士兵手上时,往往只剩下申请量的三分之一。
而阿斯塔特……阿斯塔特的装备种类只会更多,生产周期也更长,同时要求也更严格。
一套动力装甲需要数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经过机械神甫的祝圣,一把爆弹枪的组装时间足够巢都工厂生产上百把激光枪。
不过好在阿斯塔特对于帝国而言是十分特殊的,他们的军需供应基本上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毕竟每个星际战士都是帝皇的死亡天使,是价值堪比一艘巡洋舰的珍贵战争资产。
除非你是那种得罪了高领主议会或者帝国其他实权部门的战团,否则一般是不会遇上克扣军需这种事情的。
即便是最不受待见的战团,他们的补给优先级也远高于普通星界军部队。
尤其是对于大部分阿斯塔特战团来说,他们可以自己和机械教进行交易,从机械教那里获得补给和各种自己所需的物资,甚至包括基因种子。
许多历史悠久的战团都与特定铸造世界保持着数个千年的盟友关系,这种深厚的合作纽带让他们能够稳定获得精良的武器装备。
比如钢铁之手战团与火星铸造世界之间就有着长达万年的密切往来,而圣血天使战团也在巴尔星系建立了自己的军工体系。
更不用说,不少战团都具备自己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在军需补给这一块上并不是太依赖帝国的供应。
而对于陈曦他们来说,问题就不是这么看的了。
他们既没有传统战团与机械教千年的合作关系,也不具备完善的自主生产能力,却要面对比传统战团更加复杂的装备需求。
“灰烬骑士在这十年里已经扩军到了三千人,虽然还都是新兵,但按照这个速度,未来二十年他们能够完成扩军到三万人这个目标我是一点都不怀疑的。”陈曦对着32如此说道,手指轻轻点着数据板上的战团编制图表。
他所说的信息是他最近才收到的报告,由史冬战团长亲自向陈曦提交。
这份加密报告详细记录了战团新兵改造的成功率,以及目前各连队的装备缺口清单——从动力甲、爆弹枪到重型载具,每一项都标注着精确的需求数字,而这份清单还在随着新兵的不断加入而持续增长。
“3000人,也就意味着至少超过两千五百套阿斯塔特装备,我上哪去给你变这么多装备出来”32听到这个数字脸都绿了,机械义眼的光圈剧烈收缩着。
罗斯托夫iii号的产能非常有限,一年也就能攒出来10套阿斯塔特装备,这里面还没有终结者甲或者什么30k时代失落科技的内容。
光是这三千人的基础装备需求,就足够她的铸造工厂忙活两个半世纪。
要知道他们现在生产的原铸武器装备虽然比原本的阿斯塔特武装在尺寸上要大不少,但因为经过了贝利撒留考尔大贤者长达万年的设计迭代,这些原铸武器装备的生产成本其实是要比老阿斯塔特装备来的低的。
考尔的设计简化了生产工艺,让更多铸造世界能够参与生产。
但30k时代的失落科技可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