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流浪地球计划破灭,三种观点


第240章 流浪地球计划破灭,三种观点

 

《流浪地球计划破灭,行星发动机的遗址研究》

 

——旧历元年,大事记其一

 

看到第一页长串标题,林风顿时来了兴致。

 

尤其是流浪地球计划,可是贯穿整个旧地球时代末期,到如今废土末世的关键事件。

 

如果没有当年进化联盟,提出的流浪地球计划,以应对太阳风暴的灭世危机,人类包括整颗星球,都会在高能射线中,承受数百度乃至上千度的高温,化作一片焦炭。

 

届时哪怕深入地底数百米,建立地下避难所,也没法抗住持续的风暴增温。

 

更重要的是,太阳风暴抛洒的射线和能量波冲击,会将地球90%以上的水源,全部蒸发吹走。

 

届时哪怕有少部分的幸存者,在危机过后重返地表,也会因为一片荒芜焦土的地表,举步维艰。

 

尤其是水源的稀缺,无法完成将太阳能量固定的光热循环,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已经被限制死。

 

人类依然逃过不灭绝的可能。

 

而且因为进化者的存在,对高能食物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

 

当代表武力值的他们吃不饱时,社会秩序和整个系统的运转,都会面临崩塌。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当时的进化联盟才启动流浪地球计划,让原本处于太阳系宜居带的地球,逃离已经行驶了四十亿年的轨道,前往新家园。

 

此刻林风正全神贯注的,翻看着手中纸张记载的背景。

 

有关于旧地球时期记载,估计也只有废土之前的黑暗动乱的旧历时代,才能够详细准确记录下来。

 

毕竟那个年代走出避难所的幸存者,大部分都是大灾变的亲历者。

 

其中不乏有一阶二阶,甚至三阶王者存在,他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程度,远比当年只有四级强化的林风,来的详细。

 

而随着背景交代后,有关于流浪地球计划的后续进程,也展现在林风面前:

 

大灾变末期,人类通过太空望远镜,观测到来自宇宙的飞船残骸,除了一部分化作流星,掉落在地球外……

 

这批宇宙飞船的主体,尤其是尾部的动力系统,依然沿着惯性路线,朝太阳系中心的恒星飞去。

 

其实普通残骸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毕竟太阳本质上,可是一颗表面数千度,乃至上万度的核聚变熔炉,内部核心温度甚至能高达一千五百万度!

 

在环绕银河系公转期间,有不少小型陨石或小行星碎块,撞在上面,根本翻不起什么浪。

 

无论是岩石还是金属,都会还没接触之前,就直接融化,甚至气化漂浮开来,对太阳毫无影响。

 

但问题是外星飞船的残骸,尾部必然有着动力熔炉,而且至少都是核动力。

 

根据当时对掉落在地球的碎片分析,这些外星飞船,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且能实现小型化。

 

更为恐怖的是,为了适应宇宙航行,方便获取启动熔炉的燃料,外星飞船尾部直径达到五百米的动力装置,采用的重核聚变技术。

 

也就是之后,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的可行性来源。

 

但重核聚变,需要足够高的压力环境才能启动。

 

像普通最基础的氢核聚变,只是它的点火方式,相当于炸药的引线。

 

太阳的本质就是一座巨大的氢核聚变装置,内部的氢原子同位素,正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发生聚变,生成氦元素以及其他更大质量元素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光热能量。

 

而形成稳定氢聚变,至少需要一千万度的高温高压环境,这也是为何人类研制氢弹时,需要用核裂变的原子弹,作为它的引爆装置,创造引发聚变反应的条件。

 

类似太阳这种传统核聚变,最终产物为铁元素,因为它的结构最为稳定。

 

但重核聚变,不以氢元素开始,而是更大原子质量的元素。

 

比氢元素高一级的氦元素,就需要两亿摄氏度的高温,而要采用地球上最普遍含量最多的硅铁元素,则至少得要十亿度的恐怖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破坏铁元素内部稳定结构,打破原子核内部质子与中子之间的强核力,使它们在裂变后重新聚合,形成更大质量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