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3页)

 “而素有才名,且得了会元的南山先生戴名世只屈居榜眼?” 

 康熙能承认自己偏心走后门吗? 

 不能啊! 

 他只说自己更喜欢赵熊诏文章的风格,这有什么问题吗? 

 殿试除了考文章之外,最主要的,可不就是看皇上的喜好与眼缘么! 

 一般会试名次没有变动,不等于绝对没有变动。这种第一变第二,第二变第一的,简直不要太常见。 

 如意苦笑,再次对康熙表示同情:“一般来说是这样没错,可戴名世是桐城学派先驱。早已名满天下,且已经高中会元。而赵熊诏名不见经传,却有一个天子近臣的亲老子。就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他老子上窜下跳,汲汲营营,为儿子争取到了这个状元。” 

 “这就让赵申乔怀恨在心,在康熙五十年参戴名世窃据文名,恃才放荡。说他私刻文集,语言狂悖,其实也就是他的南山集偶抄里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事一些记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