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3页)

 还有亩产三四千斤,顶饱又美味。可菜可饭,能多种方式烹调的土豆和红薯。 

 当日有幸在现场,跟皇上在一个锅里品尝土豆红薯美味,田间地头亲眼瞧着那东西有多高产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 

 说得唾沫横飞,也成功让消息以京城为中心,正飞快往全国各地发散。 

 伴随而来的,还有大明当灭,大清当兴的童谣。 

 为什么这么说? 

 呵呵。 

 外了吧? 

 这红薯跟土豆,还有那虽尚未收获,但棒子尺余长、粒子有好几个大米大,产量必然不低的玉米啊,都在明朝万历年间便已经从国外流进中原了。 

 可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皇帝加起来七十二年啊! 

 七十多年里,无数次水旱蝗灾。 

 红薯跟土豆这么能济灾度厄的好东西,就没有哪怕一次被大面积认真推广过。 

 一直就这么明珠蒙尘着。 

 直到大千岁研究出了土法化肥,把各种嘉禾都种到了皇庄上相互比对着,实验这土法化肥的效果。 

 这才不但鼓捣出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土法化肥,还发现了这两种嘉禾的超高产量。 

 两相对比之下,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而事实上么,康熙明面上说百姓的眼神是雪亮的,私底下却赏了五福晋一套番国进贡的南红玛瑙头面。 

 五福晋谢恩,并问可不可以换一套文房四宝。 

 她现在也是有差事在身的人了,更需要这个。 

 康熙大乐,还换什么换? 

 直接加赐一套文房四宝。 

 原还笑话五阿哥给福晋打下手的皇子们齐齐酸了酸了,都说往日未曾注意,今日才知五福晋竟还有这般玲珑心思。 

 当差日久,再无往日悲苦怯懦,通身自信光彩的五福晋笑:“婉月一直是婉月,只是以往未曾有施展自己的舞台而已。若有机会,各位嫂子弟妹们肯定也比婉月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