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太子急递(第2页)

 那士卒从背上解下一只朱漆描金竹筒,对迎上来的驿丞厉声道:“速备饭食与上等马匹!” 

 驿丞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面露难色:“这位军爷,官驿只接朝廷文书,东宫急递需走……” 

 “放肆!”士卒亮出一张明黄笺纸,上面盖着太子印玺,“此乃太子手谕!耽误东宫要事,你有几个脑袋够砍?” 

 许舟站在人群后方,注意到竹筒上的火漆印——东宫特有的青龙纹下,赫然烫着“景城靖安侯苏儒朔亲启,误拆者杖八十”的字样。这规格之高,令人咋舌。 

 柳承砚惊疑不定地上前:“竟是给儒朔兄的?这位军爷,敢问此信从何处发出?” 

 “东宫内侍监!”士卒昂首答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倨傲,“我乃东宫亲卫,奉命八百里加急送信。” 

 柳承砚与苏儒朔交换了一个困惑的眼神。 

 太子与苏家素无往来,这般阵仗着实蹊跷。 

 当苏儒朔拆开火漆,取出里面盖着红色印信的书信后,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柳承砚忍不住问道:“太子说了什么?竟劳动东宫亲卫亲自送信?” 

 “不过是褒奖苏家大义灭亲的场面话。”苏儒朔将信纸递过去,声音有些发干,“说苏既明勾结叛军,苏家能大义灭亲实属难得,字里行间透着拉拢之意。” 

 柳承砚接过信纸反复研读,同样满脸疑惑:“太子兴师动众,就为送封褒奖信?这不合常理啊。” 

 许舟冷眼旁观,注意到那送信士卒虽然去用饭了,但眼神时不时往这边瞟。 

 更可疑的是,苏儒朔在众人不注意时,悄悄从竹筒夹层又抽出一封信笺。 

 展开这第二封信后,苏儒朔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五老太爷的亲笔。”苏儒朔声音发紧,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三老太爷的嫡孙……死在了高平。要我们改道前去收殓遗体,只要带出高平地界,自会有人接应送回涿州。” 

 柳承砚猛地站起来:“高平?!咱们这么多人怎么进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