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村里要来大领导(第2页)

 “作先同志,我这次下来,地方上的同志,没有被惊动吧?” 

 老人虽然年纪大了,前几年还因为受到冲击,还被下放到工厂劳动,但依旧精神头十足。 

 王作先忙道:“按领导的指示,没有惊动任何人。” 

 老人闻言微微一笑,心里自然清楚,怎么可能完全不惊动。 

 身处他如今的位置,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各方瞩目。 

 甚至有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也会被过度解读。 

 “作先同志,对你,我是了解的,有名的务实派,这次下乡调研,我希望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不要搞那些花团锦簇的表面功夫,否则,我是要批评你的。” 

 “明白,领导,您放心,您看到的一定是最真实的。” 

 老人轻轻点了下头:“我恢复工作的时间还不长,这个李家台子,你来讲一讲现在的具体情况。” 

 王作先知道,首长恢复工作以后,主抓经济,这次下来调研,首要目标就是李家台子。 

 作为老人的坚定拥护者,王作先自然不会有任何隐瞒,当即便将李家台子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集体企业,这个思路很正确,我们以前也搞过集体企业,作为国营企业的补充,可之前搞得不好,思路再正确,具体实施的人不得力,最后还是会弄得一塌糊涂。” 

 今年回到中枢,恢复了组织生活和工作以后,老人主动请缨要抓经济发展。 

 这些年在下面,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对现如今的生活满意不满意,他的心里一清二楚。 

 在得知海城有个李家台子,不但在村里兴办集体企业,更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为国家的发展创汇。 

 老人自然十分感兴趣,早就想到李家台子来看一看。 

 只是如今在中枢,关于李家台子模式的集体企业,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再加上恢复工作以后,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 

 老人也需要理清思路,为国家接下来如何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摸索出一个大致的方向。 

 这才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作先同志,你来说一说,这个李家台子的集体企业,到底是姓社,还是打着集体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的资呢?” 

 这话如果是别人来问,王作先心里早就开始拉警报了。 

 但如果是这位老人,他并不担心。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在中枢的一次会议上,老人还曾面对质疑的声音,为李家台子发声。 

 “领导,让我现在就下定论的话,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事物永远是在不停发展的,今天姓社,未来姓什么,谁也说不准,但是,我觉得,全民参与,集体领导,按投入分配,产出除了改善自身生活,还用于家乡建设,与我党的政策并没有背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