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儿赶快滚,祸害山下美女去吧十九度的夏天
第160章 倒苦水(第3页)
整个桃源村去镇上读书的孩子,少说也有一百多个。
桃源村就是老人女人和孩子比较多,青壮年反而去外地务工的比较多。
许多家庭的青壮年,夫妻双方都离开,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小孩。
曾经,家里的老人被冠以留守老人,而孩子则美其名曰阳光儿童。
无论是留守老人还是阳光儿童,其实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
据说行政部门对这一群弱势群体,可谓煞费苦心。
但无论如何,总会有一些悲剧在这些弱势群体里发生。
牛大壮就想,王小宝是一回事,村里其他小孩子也是一回事。
那些长期在村里长大的孩子,也不见得所有孩子都是上下学接送。
山里孩子大部门习惯了运动,所以走读成了他们上下学的特殊方式。
王小宝出生于县城,去镇小学那么远,对他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
牛大壮当即就想,如果桃源村的公路尽快修好。
然后大伙儿集资买一辆大巴车,专门用来接送村里的孩子。
不过仔细一想,全村一百多个学生呢,大巴车就得好几个才行。
几辆大巴车的费用可不是盖的,关键每天燃油和司机工资等。
刚刚冒出这个念头,牛大壮就把自己给否定了。
然而刚刚否定这个念头,牛大壮又生出另一个想法。
如果在桃源村建一所完全小学,供全村孩子读书,不是更好么?
牛大壮当即就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杨婷婷和李欣怡。
杨婷婷有些受宠若惊,她觉得真要这样,那简直是太好了。
可是修建一所学校,一切设施设备全套弄好,需要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李欣怡则摇摇头,否定了:“老公,我觉得你脑袋是不是有些发热了?”
“建学校要教育局审批、要师资编制、要很多很多钱……”
“要多少钱我来想办法!” 牛大壮拍着胸脯,说道:
“全村三百多个孩子,超龄入学的占一半!”
“你知道王阿婆的孙子每天要走三小时山路去上学吗?他才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