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眼下的朝局(第3页)

其实在唐朝时期已经施行了科举制,有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而且制度相对很完善,涉及到的科目非常广泛,最后形成了帖经、口试、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方法。

箫雄文建立齐国后,革除旧制,重新制定了科举制,将寒门子弟纳入了选材范畴,这才有了科举取士。

傅天佑听了,却若有所思。

再好的科举制度也得有监察机构监督才行,后来的科举制其实已经形同虚设,科举中的舞弊屡见不鲜,加上上下贪墨成风,奸邪当道,把持朝政,最终却被一场叛乱推翻了朝廷,不得不说是一场讽刺。

刘时荣简单的给他们解释了一番科举的由来,接着给他们分析了眼下的朝局,详细解说了朝中存在的几股势力。

齐国新旧两朝都延续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将中央大权划分到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样平分了相权,又互相牵制,避免了大权的集中。

六部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虽然各不统属,品级也是平级,但吏部尚书明显比其它尚书更有权势。

而三省宰相的权势无疑是最大的,在朝中形成了各自的势力,六部尚书也各自依附在三位尚书身边,朝中大臣们也大部分投靠了各方势力,在朝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势力圈子。

还有就是几位成年的皇子。

当今皇上坐上皇位前,虽然是前朝皇族远支,但当时也是一方豪强,可谓兵强马壮,不然也不会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力挽狂澜平定了叛乱,在前朝最后一位小皇子几次禅让之后,就名正言顺的坐上了那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