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房日常晓村
第三百三十三章 小师弟(第2页)
因为你们可能也知道了,朝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律法自然是改革最坚实的依据和参考,不论考官出什么题,都不要虚妄空谈,一定要言之有物,结合实际阐述你自己的观点。
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仓促之间只是参考标题中的概要,才有了这点儿感悟,只供你们参考,后面你们还是要请教恩师,让恩师指点一下你们!”
“谢谢傅师兄!”
孙诩澄、何玖荣,包括孙诩湛、李牧桓,四人全都心服口服,很郑重的给傅天佑施了一礼。
这么短的时间,傅天佑仅仅只是看了看标题,就能总结出这几项要点,他和他们的差距一目了然,怪不得师尊这么器重傅师兄。
这一刻,有些小心思的孙诩湛和李牧桓,从心里认可了傅天佑的优秀和聪慧,以及超乎寻常的领悟能力,他们不得不承认,性情沉稳、睿智内敛的傅天佑,那是无数岁月的淬炼和沉淀,才造就了今天的傅天佑,可不是他们这几个温室里长大的青涩少年能比得上的!
傅天佑见几个小师弟与他已经没有了芥蒂,很是高兴,随即将注意力转到了书架上,仔细搜寻了一圈,见上面还有几本“齐律疏议”,就把手里的那本还给了孙诩澄,伸手又从上面拿了一本。
他刚才就已经发现了,书架上的有关科举的书籍,都是新上架的,而且都是雕版印刷,不是手抄本,很明显是二师兄新近从京城送过来了的。
这些书籍,二师兄肯定花了大价钱,所以,他拿书时非常小心,唯恐弄坏了。
他知道二楼上的书籍是不允许拿回家的,因此,傅天佑也没耽搁,立即和几个小师弟说了声,就拿着“齐律疏议”回到了自己屋子,铺开纸张,开始奋笔疾书,抄写这本“齐律疏议”。
他打算最少抄两份,甚至三份,一份给谢柏峰,一份给杨昌霖,一份留给自己。
谢柏峰所在的村子谢家村在安远镇南边,距离镇里还有二十多里地,加上家里情况不是很好,他很少来镇里,他还是上次去府城跟他见的面,分开之后,就再也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