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王凡优选的含金量(第2页)

所谓江湖菜,用烹饪专家的话来说,是指相对于正宗菜而言的菜式,它植根于民间,以川菜为基础,吸取各家所长,不拘常法地重复烹饪、复合调味、中菜西做、老菜新做、北料南烹等等。

看似无心,实乃妙手天成,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江湖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土”“粗”“杂”。

“土”,是指江湖菜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

“粗”,是指江湖具有粗犷豪放的气质。在烹调上不拘常法,大把扔辣椒,大盆加椒,红油汤里游鲫鱼,糊辣壳里藏鸡丁。烧土灶,用粗碗,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吃麻、辣、烫,品爽、嫩、鲜,不求形式,但求吃爽。

“杂”,是指的烹饪技法杂。

因为他本身就没有固定的师承,我觉得你这个做法不错就拿来吧你,他那个技法不错就拿来吧他,这里面很多的菜品你吃起来会感觉似曾相识,但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到底跟啥像。

重庆火锅说起来就是江湖菜的代表作之一,毛血旺、水煮鱼,也都是其中最为人知的菜式。

出门探店那自然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背单词背课文王凡不行,背这些菜品的背景和菜谱却堪称过目不忘。

人和水上漂在龙寿巷,店是一家老字号很好找。

两人这也算是错峰出行,本身今天出门的人就少,还赶上不是饭点的时候,坐在空旷的店里就跟包场一样。

人少最大的好处就是上菜快,大姐很快就把三大碗老豆端了上来。

大姐看上去四十多岁,脸上一直挂着热情的笑容。

王凡和卓倩倩一说话就知道是外地的,大姐就给两人讲解道:“第一次吃这个老豆吧我来教你们怎么吃。”

说着话就拿出筷子,伸到了其中一碗老豆里。

碗很大,里面的豆给的也很足,一大块白中泛绿的豆飘在碗里的水上,神散而形不散,这也是水上漂这个名字的由来。王凡和卓倩倩饶有兴趣的看着大姐操作,这个东西他们在外地还真没吃过。大姐的筷子缓缓下探,然后渐渐合拢,一大块豆就被筷子夹了下来,大姐的筷子抬起,豆依旧稳稳的待在上面。

“夹下来以后蘸着辣椒油吃就可以了,有什么需要再跟我说,到了咱们雾都就跟到了自家一样别客气。”

谢过了大姐以后,王凡和卓倩倩就开始小心翼翼的夹自己碗里的豆。

王凡虽然没做过这个,也是第一次吃这个,但一眼就看出来这个豆是怎么做的。

这东西跟豆腐的原理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豆浆的浓稠度,降低豆浆浓稠度,提高卤水的比例,就会出现老豆的这种状态。

就碗里这个东西用做豆腐的布包起来,挤压水分再用重物压着定型,那就直接能成豆腐。

王凡很轻易的就夹了一块老豆起来,夹个老豆在他绝对掌控的身体下,绝对不会有任何难度。

老豆在王凡的筷子上轻快的颤动,用这种方式告诉王凡自己究竟有多嫩。

也没有蘸辣椒,王凡就直接吃了一口白豆进嘴。

豆入嘴就是一股黄豆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卤水味道,舌尖只是轻轻一压,嘴里的一小块豆就彻底化开,着实是非常的软嫩。

这个东西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底味,只有黄豆那股独特的味道,王凡主要就是尝尝这是不是真东西。

再夹一块,这次他把豆放进了一旁的辣椒碗里。

豆进了辣椒碗,红油第一时间就过来将豆包裹住,王凡在碗底涮涮,让豆

辣椒油进嘴的口感要比豆更润,浓郁的辣椒香味却香而不辣,王凡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所以才敢放心大胆的让豆在辣椒油里打滚。

在辣椒端上来的第一时间,他就已经闻出这个辣椒是用的二荆条,香而不辣是这种辣椒的特性。

有了红油辣椒的加入,就像是赋予了这碗豆灵魂,香浓的辣椒香味配合上豆的软嫩口感,再加上辣椒油里的一丝盐味,让这个原本有些平平无奇的豆瞬间变得美味无比。

豆刚吃两口,大姐就又端着菜来了,这里的上菜也很有意思,因为厨房在楼下,所以有一个专门上菜的小窗口,厨师做好以后通过窗口送上来。

这一次上的菜叫三合一,当然,这道菜能叫三合一也能叫四合一,如果有特殊要求,五合一六合一也不是不可能,加一种食材就多合一下,这就是江湖菜不拘一格的特性。

这道菜一上,整个桌子就全都是辣椒的香味。

因为那一盘子菜的表面全是暗红色的辣椒碎,直接在盘子上铺了整整一层,辣椒碎把所有的食材都藏在身下,除了辣椒什么都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