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金星级!(第2页)

要真正将自己心目中的金星级飞船制造出来,自己还需要进行约9个大类,377个小类,具体涉及到约1.6万项具体的技术攻关。

小到如何解决供电线路之间的干扰以提升稳定性,大到新型的高速深空雷达如何制造,都在这些项目之中。

明确了目标,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在玉皇ai的辅助之下,李青松此刻的生产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大量的克隆体便暂时“空闲”了下来,李青松便将他们一股脑的全都投入到了科学攻关之中。

加上原本就有的负责研究金星级战舰的克隆体,一时间,李青松投入到这一项工程之中的克隆体总量突破了100万!

几乎五分之一的意识连接数都投入到了这一项工作之中。

而,100万名掌握全学科知识,可以不眠不休全天24小时工作(睡觉休息的时候会有备用克隆体顶上),完全没有内耗,没有沟通障碍的顶尖军事专家同时展开研究,可以爆发出多么恐怖的研究能力

李青松以前并未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科研攻关工程,但他有一个大概的预估。
平均一名克隆体的研究效率,李青松感觉最少也能顶的上10名人类科学家。100万名克隆体,就等于1000万名。

要将这1000万名科学家培养出来,至少也得要一个规模在十亿人口以上的国家才行,且还是在压缩其余支出,全力以赴供应的前提之下。粗略来算,这100万名克隆体的研究效率,大致可以等同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全力以赴进行对应研究的程度!

此刻,这等同于一整个庞大国家的研究能力,便全部堆积在了这一个工程之中。

装甲研究所,一种又一种不同材料、不同构造、不同密度、不同类型的装甲搬了过来,机枪机炮终日轰鸣不休,竭尽全力的向其展开进攻;

枪械研究所,适用于太空环境的机枪研究规模更是庞大。足足数千支采取不同设计思路制造的机枪在这里展开试验,平均每天就要消耗数千万颗特制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