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彩虹之门
第104章 两年半(求订阅!!)(第2页)
于是,在李青松的规划之下,木卫三之上,一片面积达到了300平方公里的巨大平原立刻开始了前期平整。
相对于李青松此刻仅有的1500万人口来说,进行面积达到了300平方公里的建设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但不要忘了,李青松的工业ai已经训练了这么多年的时间,且训练所使用的数据全都产自真正的工厂一线,质量极高,数量极大。
且在实际的大规模使用之中,它始终在不停的反复迭代提升。
虽然自己此刻的最先进芯片仅为20纳米,远远低于人类世界的2纳米硅基芯片和更先进的量子计算机,但这一套工业和建设ai,李青松敢说,就算拿最先进、最智能的人类ai来比,其性能都远远不如。
此刻,数万辆木卫三自产的,能在木卫三大地上良好工作的挖掘机、推土机、大卡车、搅拌机等,便在玉皇ai的统一调配之下,由交通ai暂时接管,使用智能驾驶模式来到了建设工地。
完成了运输,建设ai随之接手,开始控制着这些智能车辆在木卫三的荒凉大地之上开始工作。
数十万名克隆体也加入到了其中。其中一部分执行ai完成不了的复杂工作,另一部分ai则承担起了系统维护、远程控制、决策等职责。300平方公里的初期平整与加固仅仅耗时两个多月便完成。
这时候,来自其余各座工厂的众多建筑材料,用于隔离地表与厂房的特制混凝土,用于搭建厂房的钢铁,用于输送液体的管道,用于传输电力的电线,乃至于各种加工机械的维修备件、克隆体们吃的食物、穿的宇航服、喝的水,等等等等,全都直接由交通ai控制着的庞大车队和铁路线运输而来。
如山如海一般的物资向这里汇聚。伴随着物资一同汇聚到这里的,还有澎湃的电力,以及超算基地提供的无穷算力。
在高效到难以想象的建设之中,原本荒凉死寂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一座座厂房,一条条公路,一座座实验室、加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