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从数亿到数百(求订阅!!)(第2页)

这条太空电梯的缆索开始飞速变得更粗。同样的,太空端末端那里,以那艘重型货船为基点,更大规模的压舱物附着了过来。

只要在缆索的受力极限以内,位于太空端的压舱物越重,离心力便越大,缆索所能运输的货物便越多。

末端之外,还需要再建设一座位于同步轨道的太空端基地。

在同步轨道上,人造物体的轨道角速度与木卫三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因此,它可以在绕木卫三旋转的同时,相对于木卫三表面的某一个地点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从地面看,就像是物体始终悬浮在空中某处不动一样。
太空端基地,便相当于一座位于太空中的“码头”。未来所有进入木卫三地表,或者从木卫三地表离开的货物都将在这里转运。

地面端这里也同步开启了大规模的建设。码头、吊装、转运、电力供应、铁路线等等,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一一出现。

当最后一条缆索缠绕上去,缆索直径达到预定的10米之时,李青松使用一种特殊的轻质钢板直接将长达4.5万公里的缆索全部包裹,以阻隔外部影响。

地面端基地已经建造完成,同时,用于承担太空电梯上行与下行任务的“缆车”也已经研发完毕。

这种缆车是半环状的形状,内部直径10米,与太空电梯缆索贴合,外部直径20米。由此,它便具备了约110平米的载货面积。

一台缆车高度五米,内部总体积550立方米,最多可以装载约300吨货物。载人的话,不追求舒适度的情况下可以乘坐约300名克隆体。

之前建造主缆索的时候,李青松便已经提前预埋了供电线路以及电磁线圈,这些缆车便可以借助电磁力贴合在缆索之上,并进行上升或者下降的操作。

它的最高运行速度能达到三倍音速,也即约一公里每秒。以这个速度运行,它只需要约12个小时,便能从地表上升到约4.3万公里处的木卫三同步轨道。

在太空端基地那里,它会卸下自己承载的货物,再经由飞船运向别的星球或者基地。然后它会转而下行,再将从其余星球或者基地运来的货物,从同步轨道运到木卫三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