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材料学炼丹(第3页)

这个性能其实已经足够高了。但比起实战化要求还是差得太远。

李青松只能如同其余几项关键技术那样,调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脑力,对这一项技术展开不断的迭代攻关。

耗费了漫长的时间,在将技术水平提升到极限之后,李青松却也只能将精度提升约百倍,还是达不到实战要求。

纵览整个研究过程之后,李青松最终确定,想要突破现有的精度极限,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

开发更为坚韧、磨损度更小的材料,同时,再度提升金属加工工艺。

提升金属加工工艺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慢慢磨而已。但新材料的开发,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搞材料研究搞了这么久,李青松愈发觉得,开发新型材料其实和古代人类所谓的炼丹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将一些莫名其妙的玩意儿扔到炼丹炉里,最终能炼出来什么东西,只有天知道。

材料学研究同样如此。

用各种各样的原料,经过各种各样的加工手段,加热、冷冻、搅拌、静置、化学处理,等等等等,最终能生成什么材料,具备什么样的性能,同样只有天知道。

现有的化学和物理以及材料学理论还太过落后,实在没办法只通过理论计算,便将合适的材料开发出来。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用绝招了。

按照理论层面粗略的方向指引,李青松直接成立了五十万个材料攻关小组,每个小组两名克隆体,每一组都尝试一种新的配方,直接采取暴力破解的方式展开了这一次材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