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彩虹之门
第172章 这就是宇宙(第2页)
这数万亿公里的航程之中,李青松虽然始终在保持着庞大面积的搜索与扫描,却并未能再发现任何宏观星体。
一直到此刻真正接近了太阳系的引力边界,李青松才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一颗。
相比起之前那一颗,这颗星体的体积就小得多了,最长处也仅有200米而已。
毫不迟疑的,李青松再度派遣出了科考船前去。
不过要等科考船完成减速-加速-减速登陆-加速追赶主舰队-减速汇入主舰队等一系列流程之后,又得需要好几年时间。
通过远程望远镜观察,李青松看到这颗更小的星体与之前发现的那颗大星体模样差不多,结构也类似。
这便意味着,来自那颗较大小行星的标本同样对于这颗小行星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舰队之中的克隆体珍而重之的将这来之不易的200吨标本收集起来,放入到各个不同的实验室之中,结合当初实地勘察收获到的数据,立刻展开了观察与研究。
李青松察觉到,构成这颗星体的物质较为蓬松。它不像是普通岩石星球那样由厚实的岩石构成,反而有点像是海绵,内部稀疏多孔。
它的密度仅有0.5克每立方厘米而已,仅有水的一半。
它主要由一些水冰、尘埃、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之类的物质构成,但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看着这些标本,看着远方那颗仅有200米尺寸,孤零零悬浮在浩瀚太空之中,方圆数十亿公里内都没有任何宏观物体的小行星,李青松心中满是感慨。
很有可能,从太阳系形成初期,这颗小行星就迁移到了这里,然后一直在这里静静的呆了几十亿年时间。
这里和太阳的距离约有1光年远,也即约9.4万亿公里。
这里是真正的太阳系的疆域边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如此。因为越过了这里,再往外就不太可能有仍旧受到太阳引力掌控,围绕太阳旋转的星体了。
是的,就算距离如此遥远,这颗小行星仍旧是围绕太阳旋转的。
从这里看到的太阳,其亮度降低到了约-2.7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