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落叶(第2页)

它内部的压力已经提升到了原定的40万倍大气压。

此刻,那配套的七座核聚变工厂也进入到了全功率运转状态,全力以赴的将内层球壳的压力转移到外层球壳上,然后依靠那种特制绳索的超强性能消弭掉。

此刻,这一半径约为640米的内层球壳内部,已经被变为了固态的氢气彻底填满,没有一点遗漏。

观察了一番,确认这台探测器一切运转正常之后,李青松心中终于松了口气。

可以进入观测阶段了。

此刻,在这内层球壳内部的质子数量已经达到了1039颗。以质子寿命为1037年计算,平均每年,在这台探测器内部会有约100颗质子衰变。

以探测精度为20%计算,如果一切顺利,李青松每年应该可以探测到20次质子衰变事件,平均约18天一次。

在探测器进行到正式运转阶段后,李青松便停止了探测器内部的一切机械运转任务。

现阶段工作在其内部的设备仅有一些基本上不会产生任何噪音和振动的电子设备而已。

它们没有齿轮,没有传送带,基本上不会产生任何振动。

同时李青松还撤走了一切工作在其内部的人员和机器人,对于外部的任何可能到来的撞击事件,李青松也严防死守。
哪怕是小如尘埃的撞击,李青松也会将其拦下。

目的仅有一个,让这台探测器保持几乎绝对的静止,绝对的安静。

时间便在李青松的耐心等待之中悄然流逝着。

某一天,装备在内层球壳之上的精密探测设备忽然间向李青松报告了一个振动信号。

有某个极为轻微的振动发生了。

李青松一颗心瞬间提起。

操控着数万名克隆体快速检查了探测器这一段时间的所有运行资料,排除了一切外部干扰的可能性之后,李青松终于满是激动的做出了一个判断。

这一次振动几乎不可能是因为误差引起的。而,在排除了几乎一切外部干扰的可能性之后,这次振动的来源便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