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由奢入俭难(第2页)

 小说的作者,也就是梁小胖的母亲说过,“有的同志把陆文婷比作天上的一颗星星,说她在我们的生活中静悄悄地放着光芒。

 我同意这个比喻。

 我认为,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星星,组成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灿烂的夜空。

 他们不求闻达,只把自己的血与力献出来,

 为了下一代,为了我们多难的祖国。

 他们是伟大的一代人,

 正如他们的前辈一样。”

 巴老爷子也曾经充满深情的说过,“我多么希望我能写一部像《人到中年》那样的小说”。

 进而感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小说里看到了他们的面影。

 的确,到处都有陆大夫,她(他)们就在我们的四周。

 她(他)们工作、受苦、奋斗、前进,

 或者作出成绩,或者憔悴死去……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

 “正是靠了这无数默默地坚持工作的中年人,我们的国家才能够前进。”

 那时候,小说的诞生距离1977年下半年国家提出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那时候很多知识分子的待遇已经有所改善。

 而这一世,季宇宁把这篇小说提前到了1978年的3月份,这时知识分子的待遇还是很差的。可以说,还没有看到太多改善的迹象。

 所以他之前就有预感,这篇小说会比前世的反响更热烈。

 今天看来,果然如此。

 梁小胖一直等到该吃晚饭了,也没等到前面的第6个人给他送杂志来。

 当季宇宁打完饭来到大饭厅的时候,好多人都不断的过来跟他谈论小说人到中年,都是很激动的样子。

 季宇宁晚饭是和梁小胖一起排队打饭的,两个人很默契的都要了一份两毛钱的红烧肉。这时候他红烧肉都没工夫吃了。

 吃完饭,他就第一时间跑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去了。

 一直等到图书馆关门。

 回到宿舍,很快宿舍也熄灯了。

 他看到窗外楼下的路灯下,还有很多同学在拿着这本人民文学在看。

 3月4日,星期六。

 今天在校园里,对于季宇宁那篇小说人到中年的讨论更热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