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最重要的是人脉(第3页)

 

像春笋啊,菜苔呀,荠菜呀,草头啊,马兰头,蚕豆啊,还有河虾,鳜鱼,刀鱼。”

 

白杨是一口的沪上方言。

 

季宇宁一看,真是一大桌子的春菜。

 

春笋,有腌笃鲜,油焖笋。清炒菜苔,清炒蚕豆,荠菜炒年糕,荠菜黄鱼羹,草头圈子,马兰头香干,油爆河虾,清蒸鳜鱼,清蒸刀鱼。

 

“这个菜苔,我们沪上人最喜欢吃,这一段时间几乎家家户户都炒来吃,京城是没有的。这个有点儿像粤省人吃的那个菜心。但口感还要更糯,更好吃。

 

阿丹就特别喜欢吃这个菜苔。”

 

季宇宁一看,赵丹正笑眯眯的看着他。

 

“小季,这个时候的长江刀鱼是最好吃的。肉质细腻,鲜美至极,沪上人的说法,叫‘鲜的眉毛都掉下来了’。

 

我在沪上这几十年,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个刀鱼。”

 

刀鱼是沪上人认定的长江三鲜之一,一般是3月吃刀鱼,4月吃河豚,5月吃鲥鱼。

 

这个时候的刀鱼,还不像季宇宁穿越的时候那样奇贵无比,这时候刀鱼还比较普通。

 

季宇宁看到盘子里清蒸了差不多10条刀鱼。

 

徐厂长给季宇宁这位客人分了两条刀鱼。

 

银光闪闪的刀鱼,脱骨性与其他鱼类相比更好,季宇宁用筷子轻轻一夹,整根骨头就起来啦。

 

看看这雪白的鱼肉,他赶紧捂住眉毛吃一口。

 

哎呀,连鱼骨都想抿一抿。

 

真是美味。

 

季宇宁不由想起了他穿越那个时候,每年3月份长江野生刀鱼8000块钱一斤都不容易抢到。

 

穿越到这个时代,真不错。这以后,可是有口福了。

 

好像一直到80年代中期,长江刀鱼还都是每年产量比较稳定,到了90年代,产量骤减,其后,就很少见了。

 

晚上季宇宁被安置在永福路52号的小洋楼里,也就是上影厂的1号楼。

 

房间很不错。

 

这个时候,这栋2层小别墅,还是宿舍加排练室,再加上招待所,还不是那个文学创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