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棋王》一出,谁与争锋(第2页)

 年底这几天,他更多的是在家快乐的逗弄双胞胎。

 琪琪和珣珣已经过了9个月了,两个小宝宝现在已经会叫人了,会叫麻麻,会叫粑粑。都是单音节的字。

 而且现在是到处乱抓东西,逮着什么抓什么。

 爬的更快了,还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

 季宇宁这次回来,看到的是站立着的宝宝,不再是以前躺着的宝宝了。

 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觉得时间仿佛都停滞了。在这个静止的时空中,只有两个音,麻麻,粑粑。

 1981年,1月1日。

 周四。

 这一天出版发行的《上沪文学》杂志上,刊登了季宇宁的一篇短篇小说《棋王》。

 这篇只有14,000字左右的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就吸引了国内几乎所有作家的目光。

 很多人都发现季宇宁的写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说的语言抛弃了这个年代惯有的语言逻辑,转而回归宋明小说的语境之中,文字朴实而飘逸俊美。

 当然其中的以气驭文,还是季宇宁一贯为之的风格。

 这篇小说是刊登在这一期《上沪文学》的头条上,在这篇小说后面,还有一篇杂志社主编写的评论文章。

 在评论文章中提到:

 “这篇小说写的,是对那个年代的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

 小说的主人公身上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折射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

 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寻觅。”

 前世,这篇小说《棋王》,是发表在1984年,同样是发表在《上沪文学》上,当时,引发了华夏国内文坛的一次震动。

 80年代的初期,正值国内改革开放,外来思想的的传播、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反思等都导致了一代青年的迷惘。

 此时《棋王》的发表,以对中华传统哲学、美学的继承与现代化的言说,给迷惘的青年们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所以,这篇《棋王》被称为是寻根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所谓寻根文学,也就是文学之根应该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用华夏传统的文化心理来观照、理解和表现世界,这是寻根作家小说创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