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函翁(第2页)
“小虞道长,您和我师父久居深山,应该不大能搞得明白人间的这些弯弯绕绕。”
“——方建元先生,少时曾被汪函翁(汪道昆)招入丰干社学习诗词。”小姑娘浅笑着说出自己先前查到的种种消息,就手自路边揪下来一枝正翠绿着的竹叶尖,“且方先生当日尚在丰干社时,便颇受函翁赏识。”
“函翁于世宗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先后做过义乌县令、户部主事、兵部武库司员外郎,后迁郎中,又十年,擢升襄阳知府,并于世宗四十年,出任福建按察司副使。”
“这位汪老先生在出任福建,与胡汝贞(胡宗宪)、戚元敬(戚继光)两位大人一同平息倭乱后被升为福建按察使、福建巡抚,最终官至湖广巡抚、兵部右侍郎——一生可谓文韬武略兼具,自幼颇负才名。”
“这样的人,如今虽已告老还乡、重返故里,可他在官场上——尤其是地方官场内的影响力都还是在的。”
“那,小虞道长。”程映雪笑吟吟弯起眼睛,“您说,在他从前便十分赏识方建元先生、不时要为他写两首赠诗的前提下,他能不日常关注着方先生这头的生意、能就这般放任着程君房先生将他打压排挤出徽州府吗?”
“——那位程先生虽也算是官身,但他的官做得可不如汪函翁大!”
“这……那依你这么说,汪函翁定然是不能眼睁睁看着方建元被人排挤出徽州府了——如此也能解释得清为什么那方建元分明已沦落至斯,面相内的‘财气’也仍不曾断。”虞修竹挠着脑袋若有所思。
“不过这样一来,程师侄,贫道这就又有一个想不明白的新问题了。”
“既然那位汪函翁有本事能捞得动方建元,为何又要看着他身陷囹圄?”小道士说着提腿踢了下脚边的一粒碎石,那石子“扑棱棱”的跳动了几番,眨眼翻滚下了田畦。
“先看着人被逼到快走投无路了……再出面捞人。”
“——这行为,不矛盾吗?”
“不算矛盾。”程映雪面不改色,“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大抵有两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