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

 这一招确实让九环水泥无比难受,因为他们除非是遇到了大灾大难,或者当地政府搞活动有硬性要求,不然的话他们没有理由支出这笔钱。 

 特别是这么大额,还是捐给八杆子打不着的这边,他们的分厂是建在邻县,也不是这里,给这里捐的话,邻县那边要不要捐? 

 几千万元,贪污或者挥霍都比捐赠容易。 

 虽然当地政府没有接受这笔钱,但风声已经传出去了,全县人民都知道了,你非不要这笔钱,你是何居心? 

 所以拖也拖不了多长时间,最多说需要请示上级领导。 

 思考犹豫矜持了两天,当地政府最终还是接收了这笔捐款,没办法,不收显的太傻,收了实际上更傻。 

 原本的方案,就是县里以码头入股,思杨这边出这钱改造,最终双方或平分,或四六这座码头。 

 现在还得合作,只不过思杨一边只需要再出三千万元,就取得了一半的股份。 

 实际上钱还是那么些钱,并没有多掏多少,思杨还落了个好名声。 

 正当杨辰沾沾自喜之际,一篇《警惕,强迫式捐款》文章出现在了经济日报上,这个报纸的份量可是相当高。 

 文章就以某县为例,讲了这次的捐赠,虽然多数地方都做了模糊式处理,但知道的人都知道发生在了那里,毕竟思杨捐那五千万元,也是好好地宣传了一把。 

 文章没有点明思杨的外资成份,但是却呼吁各地,在出售或合资公共设施时,警惕这种以捐款为名义的提前占位。 

 虽然说这样的招数杨辰不打算用第二次,确实不合适,第一次用能收到奇效,第二天你再用,就是侮辱人家的智商了。 

 但不用归不用,杨辰却不想让人家这么指责。 

 你既然能用媒体,我就也能用,你能用国家大报,我就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南风报。 

 双方本来就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南风报又是认钱不认人的主,思杨又是他们比较偏向的外方,于是双方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