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9章(第2页)

 “那真正是有群众基础的,就是附近几个县,提起杨老书记,没有一个不服的,各项工作都跑在了全市的前面。” 

 “所以杨老书记先去市里,再去省里,谁也说不出不服来。” 

 “平山县的心气就是这样提起来的,用杨老书记的话说叫穷但我不服输。” 

 杨辰也没有想到,许锋会以讲古的形式切入话题,这些他虽然听小叔讲过,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没印象了。 

 这就相当于人家夸自己家的长辈呢,杨辰就不能不让。 

 连客气话都不能说。 

 其实前面的都好说,因为那是荣耀,虽然有时代局限性,但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谁也不敢否认那个时代的丰功伟绩。 

 但是后来,确实就没有什么可提的了。 

 但人家许锋就能找准角度:“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杨老书记又能与时俱进,没有抱着以前的老思想不放,反而是坚决执行国家政策,认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干部来说,有几个能做到的。” 

 杨辰表面上点了点头,实际上心里并不认可。 

 因为那个时候,他就有记忆了。 

 对于姓社姓资的若干争议,老爷子也不理解,特别是放弃计划经济,走市场经济套路,他就一直认为这样搞什么乱套。 

 后来他虽然退了,但还保留了顾问职务,实际上就是太上皇,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老头子在后面帮你们把着头,万一有什么乱子,我好给你们收拾。 

 实际上也是不甘心从权力顶峰退下来。 

 杨辰比较了解是因为,那个时候,老爷子的思想已经不很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但是有小叔一直拿着最新的报纸和电视上的新闻给他讲最新的政策和要求。 

 他能认识到这些政策或者会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政策是没有问题的,也应该这样走,只是以他已经固化的思维来说,有点不能接受。 

 后来完全放手,一来是因为老秦的打压越来越严重;二来也是小叔的去世让他有些心灰意冷。 

 谁接班人出问题,都会让人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