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七零好好活雁采蓝
第6章 建设(第2页)
人用镐头时,镐头起落基本是围着腰的半圆运动。镐头举起,腰向后弯,然后腰部用力,加速落下,锋利的那一面插入土里,把土整块翻开。如果土是散的,就重复上一步;如果土是块状的,得用背面的方头把块状土敲散,然后重复上一步。
总之,这就是费手又费腰的一种工具,还可能一镐头刨到自己的脚上。所以不熟悉工具的几个人,都不敢把镐头甩开,只能一点一点慢慢刨。
为什么大家知道这玩意儿危险?因为郑峰差一点点就把脚刨了,离脚只有不到一厘米。把大家吓得够呛。镐头从高处甩下来的那么大力气,真刨脚上,脚大概得断了。幸亏没有。
还有铁锹,铁锹算是农村里最普遍的工具,但是,它不像镐头靠势能和动能做功,所以,只能靠脚。把铁锹尖头放在要挖的地方,用一只脚,使劲儿踩下去,再把土撬起来。累。
唉!程榛叹气。一万次的叹气,想念大机械时代,也想念电子时代。想念电视上看到的联合收割机在田地里如洪流滚过,过去之后就已经颗粒归仓,秸秆还田。然后播种机开过,新一季粮食已经种上。
可无论有多想以前,她现在也只能像蚂蚁搬家一样,把地搬一遍。这翻地,就用了三天。
每天上工,下工回来翻地,翻过后该打垄打垄,该平整平整。然后种种子,栽小苗,浇水。等水浇完,已经五天后了。如果不是晚上去空间能多吃一点,多睡一会儿,程榛早就撑不住了。
又是开会。简称第二知青点第三次会议。下一个议题:养猪。养猪的第一个问题,猪圈。
程榛觉得自己心灰意懒,胸闷气短,整个人充斥着一种虚脱感。自从搬家过来,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她感觉好累啊。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问题。她不想说话,也就不说话,自顾自发着呆。其他几人也就不叫她,自己讨论。
讨论出来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用粗木头拦起来,像草原上的牛马栏一样。第二,挖个坑,一边挖高点,一边挖低点,在高的那边给猪仔弄个不装门的屋子,希望它们能自觉的拉粑粑去下面。吃睡在上面。
举手表决,大家采取了第二方案,毕竟第一种还得去林业局搞木头。
会议完毕。程榛回了自己屋子,平躺,把手放到脑袋后垫着,不想动。她觉得自己刚穿越的紧张劲儿过去了,就是太紧张了,不敢抱怨,不敢牢骚,说干活就干活,连生病都想着赶紧好,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
现在,弦松了,她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一股累劲儿涌上来了。
咚咚咚,敲门声。程榛叹了口气,下了炕,开门,唐爱红来了。程榛坐回来,继续躺下,唐爱红也就躺她身边,“怎么了,这是,心情不好,还是病了?”“不是,就是觉得累。”
“那正常,”唐爱红也叹了口气,“前两天,我觉得我连根手指头都不想动。我以前从来不觉得累,从小跟着我爸练这练那,从来没觉得那么累过。”
她又叹口气,“不过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好多次。”她停口不语,程榛就了解,这大概涉及到了不该说的。
“你怎么没去当兵?怎么下乡了?”“本来要去的,可是前两个月,特殊情况,我爸被边缘化了。但他怕后面再出别的事,就安排我下乡了,你呢?”
“我啊,毕业了,要下乡,一家子只有我能来,一点也不新鲜,跟大多数人一样。”“大多数,呵呵,一点也不大多数。第一回看见你,你就跟个警惕的松鼠似的,别人可没你这么警惕。往北山大队走的路上,明明走不动了还强撑着。”
是啊,换了个世界,还是这个时候,能不警惕吗,不过话不能这么说啊。“唉,那也是没办法,毕竟听到些不好的传闻。”这是真的,上辈子看到过。“也是。不过咱们这个大队还好,只是书记有点小问题,不是好色,别紧张,是有点贪财。”
“书记贪财,真的,我怎么觉得大队长有点贪财呢。”“大队长不是贪财,他是没办法,咱们大队,有两家五保户,有几个没大人的孤儿,牛棚还有两个特殊人物,他都得照顾好了,大队里的公账真的抠不出钱来,所以他是少数欢迎知青的大队长了。”
“知青安置费,除了买大梁、檩和椽子的钱,你应该知道,咱们这儿买木头便宜。其他的,他找点队子里的壮劳力,只要给工分,房子就盖好了,把这笔盖房钱得抠多一半儿出来,工具费更是直接抠了。”
“还有柳木匠那里,别看咱们交的是钱,每周柳木匠都得把钱交上去换成工分,可工分能换多少,木材是大队给的,柳木匠就赚个手工费,比下地公分多一些。所以来五个知青,他能抠出四五百来,这些他就把很多事情都安置了,怎么也能用两年。”
“啊,这样啊。”“是啊,大队长真的算是好队长了,那几个没大人的孩子,他都供着上学去了。”
“不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哈哈,我知道多是因为耳朵好使啊,哈哈,哈。你怎么什么都信,我知道多是因为我在北山大队里走了好几次圈了。你以为都像你似的,敲钟上工,敲钟下工,跟个和尚似的,哪儿也不去。”
“就要去了,等养起猪,我就得跟大队里的小姑娘去打猪草了。”“我也得去,多转转好。怎么也得了解这里,才知道有没有危险。走了,吃饭去?”“好。”
总之,这就是费手又费腰的一种工具,还可能一镐头刨到自己的脚上。所以不熟悉工具的几个人,都不敢把镐头甩开,只能一点一点慢慢刨。
为什么大家知道这玩意儿危险?因为郑峰差一点点就把脚刨了,离脚只有不到一厘米。把大家吓得够呛。镐头从高处甩下来的那么大力气,真刨脚上,脚大概得断了。幸亏没有。
还有铁锹,铁锹算是农村里最普遍的工具,但是,它不像镐头靠势能和动能做功,所以,只能靠脚。把铁锹尖头放在要挖的地方,用一只脚,使劲儿踩下去,再把土撬起来。累。
唉!程榛叹气。一万次的叹气,想念大机械时代,也想念电子时代。想念电视上看到的联合收割机在田地里如洪流滚过,过去之后就已经颗粒归仓,秸秆还田。然后播种机开过,新一季粮食已经种上。
可无论有多想以前,她现在也只能像蚂蚁搬家一样,把地搬一遍。这翻地,就用了三天。
每天上工,下工回来翻地,翻过后该打垄打垄,该平整平整。然后种种子,栽小苗,浇水。等水浇完,已经五天后了。如果不是晚上去空间能多吃一点,多睡一会儿,程榛早就撑不住了。
又是开会。简称第二知青点第三次会议。下一个议题:养猪。养猪的第一个问题,猪圈。
程榛觉得自己心灰意懒,胸闷气短,整个人充斥着一种虚脱感。自从搬家过来,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她感觉好累啊。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问题。她不想说话,也就不说话,自顾自发着呆。其他几人也就不叫她,自己讨论。
讨论出来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用粗木头拦起来,像草原上的牛马栏一样。第二,挖个坑,一边挖高点,一边挖低点,在高的那边给猪仔弄个不装门的屋子,希望它们能自觉的拉粑粑去下面。吃睡在上面。
举手表决,大家采取了第二方案,毕竟第一种还得去林业局搞木头。
会议完毕。程榛回了自己屋子,平躺,把手放到脑袋后垫着,不想动。她觉得自己刚穿越的紧张劲儿过去了,就是太紧张了,不敢抱怨,不敢牢骚,说干活就干活,连生病都想着赶紧好,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
现在,弦松了,她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一股累劲儿涌上来了。
咚咚咚,敲门声。程榛叹了口气,下了炕,开门,唐爱红来了。程榛坐回来,继续躺下,唐爱红也就躺她身边,“怎么了,这是,心情不好,还是病了?”“不是,就是觉得累。”
“那正常,”唐爱红也叹了口气,“前两天,我觉得我连根手指头都不想动。我以前从来不觉得累,从小跟着我爸练这练那,从来没觉得那么累过。”
她又叹口气,“不过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好多次。”她停口不语,程榛就了解,这大概涉及到了不该说的。
“你怎么没去当兵?怎么下乡了?”“本来要去的,可是前两个月,特殊情况,我爸被边缘化了。但他怕后面再出别的事,就安排我下乡了,你呢?”
“我啊,毕业了,要下乡,一家子只有我能来,一点也不新鲜,跟大多数人一样。”“大多数,呵呵,一点也不大多数。第一回看见你,你就跟个警惕的松鼠似的,别人可没你这么警惕。往北山大队走的路上,明明走不动了还强撑着。”
是啊,换了个世界,还是这个时候,能不警惕吗,不过话不能这么说啊。“唉,那也是没办法,毕竟听到些不好的传闻。”这是真的,上辈子看到过。“也是。不过咱们这个大队还好,只是书记有点小问题,不是好色,别紧张,是有点贪财。”
“书记贪财,真的,我怎么觉得大队长有点贪财呢。”“大队长不是贪财,他是没办法,咱们大队,有两家五保户,有几个没大人的孤儿,牛棚还有两个特殊人物,他都得照顾好了,大队里的公账真的抠不出钱来,所以他是少数欢迎知青的大队长了。”
“知青安置费,除了买大梁、檩和椽子的钱,你应该知道,咱们这儿买木头便宜。其他的,他找点队子里的壮劳力,只要给工分,房子就盖好了,把这笔盖房钱得抠多一半儿出来,工具费更是直接抠了。”
“还有柳木匠那里,别看咱们交的是钱,每周柳木匠都得把钱交上去换成工分,可工分能换多少,木材是大队给的,柳木匠就赚个手工费,比下地公分多一些。所以来五个知青,他能抠出四五百来,这些他就把很多事情都安置了,怎么也能用两年。”
“啊,这样啊。”“是啊,大队长真的算是好队长了,那几个没大人的孩子,他都供着上学去了。”
“不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哈哈,我知道多是因为耳朵好使啊,哈哈,哈。你怎么什么都信,我知道多是因为我在北山大队里走了好几次圈了。你以为都像你似的,敲钟上工,敲钟下工,跟个和尚似的,哪儿也不去。”
“就要去了,等养起猪,我就得跟大队里的小姑娘去打猪草了。”“我也得去,多转转好。怎么也得了解这里,才知道有没有危险。走了,吃饭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