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行王道,不行诡道!(第2页)

 杨广也这才摩挲着下巴说:“这倒也确实是个主意,不过不能朔州城守军悉数前往雁门关。” 

 “但凡兵事,必有变数。” 

 “若是咱将朔州城数十万大军,都调往雁门关的话,一旦太子那边发生变数,未能拦住突厥大军,届时,朔州城可就危险了。” 

 “朔州若失,朕以及尔等这些内阁大臣,都将愧对天下百姓矣。” 

 杨广虽然对他儿子有信心,可战阵之事,又岂能单靠信心行事? 

 故此这会,他肯定要做好杨安失败,未能拦住突厥南下的准备。 

 这道理,杨雄众人也懂。 

 所以听杨广如此说,杨雄也这才颔首道:“嗯,确实不能将大军悉数调往雁门关。” 

 “那便抽调二十万大军,由御贤王亲自率领,直扑突厥王庭吧。” 

 “至于剩下的兵马,就让他们继续镇守朔州,以防不测。” 

 “只是陛下,如今朝廷正缺猛将,剩下的这部兵马,由谁来统领呢?” 

 “要不让老臣去?这或许也是老臣最后一次上战场了。” 

 作为南征北战的武将,杨雄肯定想让自己的一生圆满。 

 即便是死,也得死在沙场上。 

 但杨广却拒绝说:“不行,族兄年纪大了,若是有个闪失,朕岂不得悔恨终生?” 

 “镇守朔州的事,还是让年轻人去吧。” 

 “朕记得先前与裴宣机一起前往高句丽的张公瑾,此人好像能文能武?” 

 “朔州领兵之人,就他吧。” 

 “大不了将阴世师留下,让阴世师与他一起统兵,想来应该也不会有甚问题?” 

 若是观王杨雄再年轻十岁,杨广肯定就让他统兵了。 

 但杨雄都已经七十多岁了。 

 如此年纪,能安稳活着就不错了,至于让他带兵这事? 

 杨广肯定不会允许。 

 可杨雄却担心说:“兵出雁门需要深入突厥腹地,若是只让御贤王一人领兵,臣恐御贤王力有不逮。” 

 “要不这样吧,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知兵事。” 

 “让他们俩人过去一人,与张公瑾一起镇守朔州,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对啊陛下,臣等也懂兵事。” 

 “况且臣等深受皇恩,也该为陛下分忧。” 

 杨雄这话一出,房玄龄和杜如晦顿时说道,说的杨广也目光在他们俩人身上停留了许久,随后才颔首道:“行吧,既如此,那便房卿你与张公瑾一起。” 

 “来人,传朕旨意,加封张公瑾为虎威将军,负责统领朔州兵马,镇守朔州。” 

 “同时擢升房玄龄为山西道行军大总管,总揽山西一切军政要务。” 

 “若是当真有意外发生,房卿也可自行决策,等候朝廷援军到来。” 

 杨广说完就看向了身边太监,那太监应声,很快就去传旨了。 

 杨广这才揉了揉眉心,然后对杨雄他们叮嘱:“御贤王那边,就由你们内阁派人去通知。” 

 “让他接到旨意后,立刻大军一分为二,亲率二十万大军,赶往雁门关部署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