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河北省—开福寺舍利塔(金)、下八里墓群(辽)(第2页)
? 清水砌砖:塔身采用“一顺一丁”砌法,砖缝间以糯米灰浆黏合,历经千年风雨仍无开裂,与定州料敌塔并称“宋代北方砖塔双璧”。
? 天文象征:塔刹葫芦形制暗合“天圆地方”宇宙观,与北响堂山刻经洞“曼陀罗”空间布局呼应,体现佛教“须弥山”信仰的建筑化表达。
4. 历史价值与文化解码
? 宗教融合:塔内曾供奉佛经、佛像及金银珠宝,与北宋“三教合一”思潮契合。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登塔留诗二首,称其“雄伟壮观,世无甚匹”。
? 建筑谱系:与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定州开元寺塔共同构成“河北宋塔三杰”,其双套筒结构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400余年,展现中国古代高层建筑技术领先性。
? 灾异记录:塔身砖刻多处地震裂痕,与《宋史·五行志》记载的北宋元丰年间“河北地震”吻合,为地震考古提供时间标尺。
二、下八里墓群:辽代壁画墓的中西对话
1. 地理格局与墓葬形制
下八里墓群位于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村,为辽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张世卿家族墓(建于1116年)为代表的张氏—韩氏家族墓群,1972—1993年共发掘9座壁画墓。墓群背靠兴福、七宝二山,面临洋河、柳川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墓葬均为仿木结构砖雕墓,形制包括单室、双室,平面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体现辽代“因俗而治”的墓葬制度。
2. 壁画艺术与空间叙事
? 天文星图:张世卿墓墓顶绘彩色星象图,融合中国二十八宿与西方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形成“中西合璧”的天文图,比敦煌星图晚200年,但精度更高,为研究辽代天文历法与中外交流提供实证。
? 世俗场景:壁画含散乐图、茶道图、备经图、出行图等,如张世卿墓散乐图绘12人乐队,演奏箜篌、琵琶、笙、箫等乐器,展现辽代“汉契一体”的乐舞文化。
? 宗教元素:多墓绘“西天茶毗礼葬式”,以木制真偶像或稻草模拟真人偶像盛骨灰,棺外书梵、汉双语陀罗尼经咒,反映佛教密宗对丧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