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河北省非遗—民间文学—耿村民间故事、河间歌诗、(第3页)


 3. 传承危机与复兴实践


 随着老一辈歌诗艺人凋零,河间歌诗一度濒临失传。近年来通过系统性保护重现生机:


 -学术抢救:联合高校开展田野调查,出版《河间歌诗研究》《古谱译解》等专着,破解古谱记音难题;


 ? 校园传承:在河间中小学开设“诗经吟唱”课程,组建少儿歌诗社,培养新生代传承人;


 ? 国际传播:2019年河间歌诗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周”,以《鹿鸣》迎宾、《蓼莪》思亲的吟唱,让世界听见中华文明的古老回声。


 三、双璧辉映:民间文学的当代启示


 耿村民间故事与河间歌诗,一为世俗叙事,一为雅乐经典,却共同彰显出民间文学的三重当代价值:


 1. 文化根脉的守护者:耿村故事中的移民记忆、河间歌诗中的诗经遗音,为中华文明连续性提供实证;


 2. 乡土治理的软性力量:故事中的伦理训诫与歌诗中的礼乐规范,至今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资源;


 3. 文旅融合的创新引擎:从耿村的“故事ip”开发到河间的“诗经小镇”建设,非遗正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2025年,河北启动“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耿村故事vr体验馆、河间歌诗全息剧场等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传统文化正以科技赋能的姿态走向未来。这两朵民间文学的并蒂莲花,将继续在燕赵大地上绽放,诉说着一个民族如何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文明高峰攀登的永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