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非遗—庄头剪纸与王村弹墨门帘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非遗:庄头剪纸与王村弹墨门帘——乡土艺术的双生花

 在石家庄市高邑县的黄土塬与阡陌之间,庄头剪纸与王村弹墨门帘如同两株并蒂绽放的民间艺术之花,前者以红纸为笺、剪刀为笔,书写着农耕文明的诗意;后者以墨线为弦、布帛为琴,弹奏着生活美学的乐章。二者一纸一布、一剪一墨,共同编织着高邑县的文化基因图谱,在燕赵大地上演绎着“以手抵心”的匠人精神。

 一、庄头剪纸:剪刀里的乡土史诗

 1. 原生态技艺的千年回响

 庄头剪纸发源于高邑县大营镇后庄头村,这座毗邻邢台柏乡县的村落,因滹沱河支流冲积平原的滋养,孕育出独特的农耕美学。其剪纸艺术可追溯至清末,村民以红裱纸为媒,用一把剪刀剪出花鸟虫鱼、福禄寿喜,既用于年节窗花装饰,亦作为婚丧嫁娶的礼仪符号。与南方剪纸多用刻刀不同,庄头剪纸坚持“纯剪”技法,艺人仅凭剪刀游走于纸间,通过折叠、镂空、阴阳剪等手法,将《百鸟朝凤》《富贵牡丹》等图案呈现得古朴灵动。这种“去雕饰而存天然”的创作理念,使庄头剪纸成为研究中国剪纸原生态发展的重要样本。

 2. 刀尖上的生活美学

 庄头剪纸的题材与技法深植于乡土:

 ? 自然崇拜:以石榴(多子)、牡丹(富贵)、喜鹊(吉祥)为常见意象,如《连年有余》剪纸中,金鱼与莲花共舞,暗合“连生贵子”的农耕祈愿;

 ? 叙事功能:在婚庆场景中,艺人创作《龙凤呈祥》剪纸,龙身缠绕“囍”字,凤羽缀满石榴纹,将生殖崇拜与婚姻祝福融为一体;

 ? 技法革新:传承人王景树首创“数字剪纸”系列,将“一帆风顺”“二龙戏珠”等吉祥数字与生肖结合,赋予传统技艺现代生命力。其作品《中国梦》以长城、高铁、卫星为元素,将宏大叙事融入方寸之间,入选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纪念品。

 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表达,使庄头剪纸成为乡土中国的文化密码。

 3. 传承中的破局与新生

 面对工业化冲击,庄头剪纸探索出三条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