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第533章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非遗-金凤扒鸡、通天河花会、舞龙(第2页)
二、通天河花会:神话与民俗的交融
历史溯源与表演形式
通天河花会源于鹿泉区获鹿镇三街村,是山西人传授的介于舞蹈与武术之间的民俗表演,已有300余年历史。其表演以《西游记》中通天河故事为蓝本,演员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及鱼精、蚌精等角色,通过五大场次、二十多个套路展现神话情节。表演中,锣鼓器乐与武术动作交织,形成“舞武一体”的艺术风格。
文化价值与传承现状
通天河花会集武术、戏剧、舞蹈于一体,是民间艺术形式的荟萃。其服饰装扮、动作表演吸收传统戏剧精华,如孙悟空的灵动、鱼精的狡黠,均通过肢体语言生动呈现。作为鹿泉区重要的民俗活动,通天河花会在农闲及春节期间定期演出,成为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非遗进校园、社区展演等活动,更多年轻人开始接触并学习这一技艺。
艺术特色与时代意义
通天河花会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活态传承”——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使神话故事在现实中“复活”。其表演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的艺术演绎,更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传递。例如,孙悟空与妖精的打斗象征正义战胜邪恶,猪八戒的滑稽动作则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在当代,通天河花会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延续。
三、舞龙:龙腾盛世的文化图腾
历史渊源与表演形式
鹿泉区北白砂舞龙起源于清代初期,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由青绿色水龙和红黄色火龙组成,每条龙长28米,由11名演员操控,另有领舞绣球手、鼓手等辅助角色。表演以龙珠为指引,通过腾、跃、翻、滚、缠、穿等动作展现龙的精气神,套路包括“双龙出水”“二龙攀柱”“腾云驾雾”等2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