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非遗-蜡染、皮雕皮塑、篓子秧歌(第2页)

 二、皮雕皮塑:皮革上的艺术雕刻

 技艺溯源与历史脉络

 皮雕皮塑是以皮革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古代游牧民族的皮具装饰。在丰南区,皮雕皮塑技艺由夏继文等传承人发扬光大,他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赋予皮革新的生命力。

 技艺精髓与工艺密码

 皮雕皮塑的核心工艺包括:

 选料: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天然皮革,如牛皮、羊皮。

 勾线:用铅笔在皮革上勾勒图案,线条需精准且富有韵律。

 敲边:用专用工具沿图案边缘敲击,形成立体感。

 染色与油染:通过多次染色和油染,使皮革呈现丰富的色彩和光泽。

 夏继文的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精美,极具艺术韵味。他擅长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出如皮雕画、皮具饰品等作品,深受市场欢迎。其代表作《龙凤呈祥》皮雕画,以龙凤为主题,通过精细的雕刻和染色,展现出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当代传承与社会影响

 夏继文通过开设工作室、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皮雕艺人。他还与时尚品牌合作,将皮雕皮塑技艺应用于手袋、鞋履等产品设计,使传统工艺焕发新的商业价值。在丰南区非遗展览中,皮雕皮塑作品常成为焦点,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

 三、篓子秧歌:肢体上的渔家记忆

 技艺溯源与历史脉络

 篓子秧歌源于丰南西部东田庄一带的民间秧歌“篓子灯”,由傩舞演变而来。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最初用于祭祀祈福,后逐渐演变为民间舞蹈。在丰南区,篓子秧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

 技艺精髓与艺术特色

 篓子秧歌以篓子为道具,演员头戴绘有脸谱的篓子,通过舞蹈表现渔民的生活场景。其核心特色包括:

 篓子道具:篓子既是舞蹈道具,也是角色面具,绘有夸张的脸谱,如渔夫、渔妇、老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