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河北省邯郸市刘临漳县非遗-鬼谷子传说、木质耍枪人、拓印(第2页)

 二、木质耍枪人:灵动指尖的民间艺术

 技艺特色与民俗功能

 木质耍枪人是临漳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属于传统手工艺范畴。这一技艺以木雕为基础,通过榫卯结构将人物与兵器结合,制成可活动的木质玩偶。耍枪人多以历史武将或戏曲人物为原型,如张飞、赵云等,人物手持木质长枪,通过巧妙的机关设计实现“舞枪”动作,兼具观赏性与趣味性。其制作需经历选木(多采用枣木、梨木等硬木)、雕刻、组装、上色等工序,尤以关节活动部位的精细打磨为技术核心。

 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

 木质耍枪人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娱乐需求,曾是孩童玩具和庙会摊贩的畅销品。其造型粗犷中透出质朴,色彩以红、黄、黑为主,具有鲜明的北方民间艺术风格。这一技艺不仅反映了古代木工智慧,还承载着“尚武崇德”的民俗观念。近年来,临漳县通过非遗展演、手工艺体验课等形式,推动这一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三、邺城拓印:古都文明的复刻技艺

 技术传承与历史钩沉

 邺城拓印作为临漳县第四批县级非遗项目,是依托邺城遗址碑刻文物发展出的传统技艺。拓印内容涵盖邺城遗址出土的汉白玉佛像、墓志铭、建筑构件纹样等,尤以曹魏至北齐时期的皇家碑刻最为珍贵。技艺流程包括清理碑面、上纸、捶打、蘸墨、揭取等步骤,要求匠人掌握墨色浓淡、纸张湿度、捶拓力度等关键技巧,以精准还原文物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