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非遗-面塑、泥塑、影壁绘画、华佗药枕 (第3页)
四、华佗药枕:枕间的养生智慧
技艺溯源与医学传承
华佗药枕是丛台区一项传统医药技艺,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名医华佗。
据《后汉书》记载,华佗曾以药枕为患者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
丛台区华佗药枕制作技艺,以“药枕配方+传统缝制”为核心,2020年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其药枕多采用决明子、菊花、艾叶等中草药,具有安神助眠、祛湿通络的功效。
技艺特点与养生理念
华佗药枕以“形制多样、配方独特”为特色,分为颈椎枕、安神枕、儿童枕等类型。
例如,颈椎枕采用“前高后低”的弧形设计,贴合人体曲线;安神枕则填充薰衣草、合欢花等香草,散发淡雅香气。
其制作工艺融合缝纫、刺绣、中药炮制等技法,枕面常绣有“华佗图”“太极图”等图案,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
药枕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个性化定制”——传承人可根据体质、季节调整配方,实现“一人一枕”。
传承现状与产业创新
丛台区华佗药枕传承人王丽华老师成立“华佗养生坊”,开发药枕、药垫、药香包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百万元。
她与中医院合作研发“四季药枕”,春季以疏肝理气为主,夏季以清热祛湿为主,秋季以润肺生津为主,冬季以温阳补肾为主。
2023年,药枕产品入驻电商平台,远销海外。华佗药枕从传统医具走向现代养生市场,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结语:非遗传承的当代路径
丛台区的面塑、泥塑、影壁绘画、华佗药枕,如同四颗璀璨的明珠,共同照亮了传统文化的天空。面塑以指尖的灵动传递艺术之美,泥塑以大地的质朴承载历史记忆,影壁绘画以墙垣的庄重讲述文化故事,华佗药枕以枕间的智慧守护身心健康。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在当代社会,非遗传承人以创新的方式激活传统技艺的生命力——通过“非遗进校园”“跨界融合”“社区参与”“产业创新”等路径,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生。正如面塑的细腻、泥塑的厚重、影壁绘画的恢弘、药枕的温润,丛台区的非遗传承正是对这一信念的生动诠释——让传统技艺成为当代生活的“文化基因”,在共享中传承,在创新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