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非遗-尧山文化、南鱼龙灯、督针疗法(第2页)

 

 二、南鱼龙灯:民间驱邪的“流动史诗”
 

 起源传说:从金角龙到驱邪仪式
 

 南鱼龙灯是隆尧县千户营乡南鱼村的传统民间舞蹈,其传说可追溯至唐代:玉帝斩杀违令降雨的金角龙后,野鬼在京城作乱,唐太宗派唐僧取经超度金角龙,并命百姓扎龙灯舞动以驱鬼辟邪。零点看书 庚芯罪全
 

 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每年正月初二奶奶庙庆典的固定表演,至今形态稳定。2012年,南鱼龙灯被列入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色:夜间表演的“光影魔术”
 

 南鱼龙灯以红黄双龙共舞为核心,每条龙由12人持龙头、龙身、龙尾配合绣球完成动作,其独特性体现在:
 

 道具工艺:龙头用竹条、麻绳捆扎,棉布包裹后涂色画鳞片,龙角、胡须一应俱全;龙身九节,每节内置雄黄食油灯芯,夜间点燃后光影摇曳,兼具观赏性与民俗寓意。
 

 动作编排:包含“五龙盘柱”“双龙对翻”“钻八节”等花样,表演时龙身上下翻飞,配合大鼓与六对大钹的节奏,声势浩大。
 

 传承脉络:现存表演形式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通过师徒口传身授传承至今,第八代传承人李彦峰曾组建30余人队伍,推动其通过春节联欢会、非遗展演等活动活化传承。
 

 三、督针疗法:中医智慧的“经络密码”
 

 理论溯源:督脉与脏腑的阴阳调和
 

 督针疗法是中医针灸的分支,针对督脉(人体后正中线)进行灸治,通过激发阳气、疏通气血达到治疗目的。其核心理论包括:
 

 督脉功能:调节阳经气血,反映脑、髓和肾功能,与任脉(前正中线)共同构成人体阴阳平衡的轴心。
 

 适应症:虚寒性疾病、脏腑功能阳虚(如颈腰椎病、失眠、面瘫)等,通过督脉旁的膀胱经顺带灸治,效果优于单一穴位刺激。
 

 现代应用:邢台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王志栋创新“床下灸法”,患者仰卧于透气治疗床,床下点燃艾柱,通过透气孔施灸,比传统方法更安全高效。
 

 传承挑战:从民间秘术到科学体系
 

 督针疗法的传承面临现代医学的冲击,但其价值正被重新认识:
 

 病因溯源:王志栋指出,现代人阳虚体质增多与保暖不当(春季穿薄衣)、空调滥用、寒凉饮食(雪糕、冰镇饮料)、药物误用(抗生素、清热解毒药)密切相关,督针疗法通过温阳散寒可有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