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第636章 邢台市任泽区非遗-太极拳、小洪拳、宫灯、剪纸、红泥制陶(第3页)
五、红泥制陶:大地馈赠的质朴美学
历史脉络:两百年传承的泥火艺术
任泽区红泥制陶技艺起源于清代中期,吴铁庄村、东许花村等地的百姓利用本地红胶泥资源,形成从选土到拉坯的12道工序。传承人王青雪仍采用传统木柴烧制技术,其作品因“声音好听、颜色红润”深受市场欢迎。2018年,该技艺被列入邢台市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技艺特点: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
红泥陶艺烧制的瓦盆、鱼缸等器物兼具透气性与观赏性,成为百姓生豆芽、养花的日常用品。王青雪制作的鱼缸因“不用加氧”的特性畅销周边市场,其最擅长的传统花盆则通过“返璞归真”的消费理念,吸引外地客人慕名订购。这种“器以载道”的智慧,体现了农耕文明对自然材料的深刻理解。
六、非遗活态传承的任泽模式
产业融合:留垒酱菜、葫芦画等非遗项目实现市场化运营,宫灯产业形成年产值6000万元的产业链;
教育渗透:在中小学开设太极拳、剪纸课程,培养青少年文化认同;
数字赋能: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销售宫灯,扩大非遗影响力;
国际传播:王其和太极拳通过“太极拳进中央党校”等项目走向世界。
这些非遗项目如同五颗璀璨的明珠,在任泽大地上交相辉映。它们不仅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更以创新的姿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