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保定市高阳县非遗-于堤战鼓、太清拳、莘桥武社火、昆曲(第2页)

 

 技法特色:阴阳相济的武学哲学
 

 太清拳讲究“身法如龙、步法如猫”,动作舒展中暗藏杀机。其代表套路“太清十二式”融合太极的缠丝劲与形意的崩炸劲,例如“白鹤亮翅”以腰胯转动化解攻势,“青龙出水”则通过肩肘发力突袭要害。完夲榊栈 唔错内容器械对练中,“阴把春秋枪”以反手握枪为特色,枪法如毒蛇吐信,令人防不胜防。
 

 活态传承:校园里的武学课堂
 

 高阳县边家务村传承人彭占山自2000年起设立青少年武术培训基地,累计培养学员超2000人。2023年,全县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将太清拳纳入5000余名学生的体育课内容。通过“基本功-套路-对练”的分级教学,学生们在“弓步冲拳”“马步推掌”中领悟武学精髓,实现非遗技艺的现代转化。
 

 三、莘桥武社火:百年狂欢的民俗史诗
 

 历史渊源:从农耕仪式到文化盛宴
 

 莘桥武社火始于清末,是华北地区民间社火的重要遗存。每年元宵节,该村以“一声锣响祭兵器,二声锣响拜师傅,三声锣响擂战鼓”的仪式拉开表演序幕。社火融合拳术、器械、对打三大板块,形成“单练显功、对打惊心、群演震魂”的视觉奇观。
 

 表演特色:刀光剑影中的艺术美学
 

 社火表演中,6岁孩童的“五步拳”与成年人的“三节棍”同台竞技,大刀翻飞如银龙,长枪突刺似闪电。最叫绝的“武术串子”对打,要求表演者默契配合,例如“双刀破枪”需攻方枪法凌厉、守方刀法密不透风,兵器碰撞声与观众喝彩声交织成狂欢乐章。该村支部书记常乐介绍,社火现存拳术器械近百种,会武术者达300余人。
 

 传承创新:寒暑假的武学传承
 

 为延续社火传统,莘桥村每年寒暑假开设免费武术班,由第8代传人常乐亲自授课。6岁的郭召栋在2024年元宵节首秀“五步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该村通过“老带新”模式,确保社火技艺代代相传,其“武术闹元宵”习俗已延续百年,成为高阳文化的重要符号。
 

 四、高阳昆曲:北昆摇篮的雅乐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