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保定市定州市非遗-缂丝织造、子位吹歌、定瓷烧制、架鼓(第2页)

</p><p> 子位吹歌的曲调丰富多变,或高亢激越、声似裂帛,或婉转悠扬、如泣如诉,或苍劲悲凉、幽咽沉郁。其演奏形式多样,包括坐吹、行吹、边演边吹三种。坐吹多用于新妇坐堂或丧家守灵;行吹则用于迎亲等场合,边走边吹;边演边吹则为演艺性质,主要为招徕观众。</p>
</p><p> 20世纪40年代,民间管乐演奏家杨元亨来到子位镇教习吹歌,使子位吹歌迎来了鼎盛时期。当时,习得吹歌技艺的人数达到了200余人,镇里成立了吹歌班,众多人才被吸收到国家级专业团体。改革开放后,老艺人们自发组织镇里的青少年练习吹歌,使子位吹歌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2008年,子位吹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成为定州市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p>
</p><p> 三、定瓷烧制技艺:宋代名瓷的辉煌再现</p>
</p><p> 定瓷烧制技艺,始于唐代,兴于北宋,是宋代名瓷之一。因其产地河北省曲阳县古代属定州,故名“定瓷”。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除白色外,还有红、黑、紫、绿诸色。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以剔花、堆花、贴花各得其趣。</p>
</p><p> 北宋时期,定瓷生产规模宏大,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纹饰明丽,风格古朴高雅。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着“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赞美定瓷的风采。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定瓷逐渐衰落,至元代已失传。</p>
</p><p> 直到20世纪70年代,陈文增团队通过研究遗址瓷片,成功恢复了失传数百年的定瓷烧制工艺。其弟子庞永辉改良拉坯技法并创办职业培训学校,使定瓷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如今,定瓷制品分为仿古瓷、生活用瓷和艺术瓷三大系列,深受市场欢迎。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定州市文化的又一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