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张家口市赤城县非遗-后城高跷、蚩尤与满足村传说、秧歌剧(第2页)

 

 二、蚩尤传说:神话与历史的交织
 

 赤城与蚩尤的文化渊源
 

 赤城古称“蚩尤城”,《大元一统志》《畿辅通志》等文献记载其为蚩尤部族聚居地。传说中,蚩尤在“涿鹿之战”前曾于此屯兵练兵,因天降大雨发现金属矿脉,开启兵器冶炼之术,被后世尊为“兵主”“战神”。地名考证显示,“蚩尤寨”“赤城北山”等地标承载了蚩尤部族的军事活动记忆,如北山现存夯土遗迹及“蚩城”演化为“赤城”的语言流变痕迹。隔河寨景区更因相传为蚩尤驻扎地而成为历史传说与自然奇观融合的文化景点。
 

 满族村落的文化记忆
 

 赤城县独石口镇的青羊沟村与北栅子村,居住着清朝驻防八旗后裔。传说清初为戍卫长城隘口,部分吉林长白山旗人迁居此地,形成“上坊营”(北栅子)与“下坊营”的驻防格局[原历史背景整合]。村内关姓家族世代流传“关公显圣救满营”“从侍从到将军”等故事,成为族群身份认同的精神纽带。这些传说以拟人化手法将历史事件与道德训诫结合,既凸显满汉文化交融,也彰显民间叙事的生命力[原整合内容]。此类口传文学于2023年列入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研究边疆民族史提供鲜活素材。
 

 三、中所秧歌剧:移民文化孕育的戏曲瑰宝
 

 起源与剧种融合
 

 中所秧歌剧发源于赤城县镇宁堡乡中所村,由清代山西移民带入的戏班艺术发展而来,距今逾百年历史。这一剧种吸收山西梆子、北路梆子、秦腔、婉婉腔及河北梆子等唱腔特点,形成“刚柔并济、悲喜交织”的独特风格,2017年入选河北省省级非遗名录[原历史背景整合]。其行当分生、末、旦、丑四类,乐队以高音板胡、笛子、二胡为主奏,配以板鼓、铙钹、马锣等打击乐器,演奏极具北方戏曲的激昂韵味[原整合内容]。